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春天来了,如何让“雨水”滋润你的肝、脾、胃?

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此时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天之肝木与脾土有何相干?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过于旺盛则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所以,进入雨水节气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雨水”伤及脾胃影响一年健康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中医学又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联系到春季、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一旦因肝木太旺损伤脾胃,不但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下降,而且会湿重缠身,春困严重。到了夏季自然界湿气大增更会出现大问题。因此,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关乎一年的健康。

雨水节气怎样打好脾胃保护战

雨水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上省酸增甘: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论及春季的饮食养生时曾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的饮食原则。春季为肝旺之时,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肝气旺会影响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

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

药物调养:则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

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

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精神起居劳逸调摄:“凡愤怒、悲伤、思虑、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首选两款雨水养生膳食

春季由于肝气太旺,或肝气郁滞而伤及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中医首选两款养生膳食:

芡实莲子苡仁汤

原料: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具体的做法: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可以食用了。

功效: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健脾养胃粥

原料:薏仁、粳米、红枣、小米、百合、葡萄籽粉

具体的做法:

1、薏仁在准备下锅前三个小时用温水浸泡,大枣洗净,用温水泡软、去核,粳米淘洗干净。

2、淮山、红枣、薏仁、小米、百合、葡萄籽粉等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

功效:此粥能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健脾开胃。适用于气阴两虚、厌食乏力、盗汗等症状。健脾养胃粥它非常容易消化乃天下第一补品,健脾养胃粥益气养阴,健脾养胃。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