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医养生可能让人更多的印象是它的历史长久,的确中医养生在历史长河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中医养生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养生方式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和长寿的效果。中医传统养生文化里包括了很多内容,有中医养生理论、中医养生方法和中医养生误区等。古人还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养生保健,总体来说对我们的身体起到了不错的保健的效果。那么都有哪些养生方式呢?
1、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3、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4、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5、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总的来说,中医养生是非常神奇的,它可以从人体的各个方面进行养生保健。比如上文所说的动形养生,就是说明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建议我们多点运动。还有饮食养生,这是中医养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食材作用于人体,对我们起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饮食养生非常讲究个人体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