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艾灸出大汗,伤气又伤血!

芒种节气,是农民朋友最忙、最辛苦的时候。他们身背“双抢”任务:抢种抢收,我们长江中下游是收了一季水稻再种一季;黄河一带的是收了小麦种玉米。总之,时令不能耽搁犹如养生。

这时忙种的农民朋友一定要吃好、睡好!

芒种没过完,就会进入农历5月,又叫“皋月”,皋gāo就是湿气,从进入农历5月开始,湿气开始蒸腾,闷热也由此开始。

有多湿?

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梅雨季节,楼层低的住户,桌椅板凳都会长霉。

因为湿过重,人也会变懒。

懒到什么程度?

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花季清明,雨季小满”;过了小满,天气热蒸湿动,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暑令湿胜,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夏天,如何让自己好过一点?

那么全身困倦,萎靡不振的艾友一定就要每天拍打腘窝了,这个动作可以疏通三焦经和膀胱经,因此可以通调湿热,每次左右各5分钟,一天2次。

它还可以补肾,疏肝理气,培补脾胃;那些手脚冰凉的女性艾友,第一天拍打就会排寒。

艾友们有福了,艾灸百会穴(10分钟)、大椎穴(15分钟)。

出微汗,闷热之气得以宣泄,顿时就会感觉清爽无比;所以夏天艾灸,泻热清凉是养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今天借芒种这个湿热之季,专门谈谈艾灸流汗的问题。

很多艾友留言说:老师,为什么别人都说艾灸后,大汗淋漓很好,是在拍寒湿,怎么就是你一直反对呢?

我不反对艾灸后流汗,但是我主张的是微汗,而不是大汗淋漓!

艾火的渗透性强,能温通12经脉,可以通过微汗把身体深层的寒湿排除体外。

你看艾灸流汗多好啊!

请记住:我说的是微汗!

论出汗的程度,张仲景在他著名中医典籍《伤寒论》的桂枝汤方里有如此描述“遍身漐漐(zhezhe)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张仲景的意思是:伤风感冒的患者,我们给他服用桂枝汤,如果患者遍身微汗最佳,绝不能大汗淋漓,否者病好不了。如果只喝了一服药汗出病好,那么,马上停服,不必全部喝完。

张仲景所说的微汗,微到什么程度呢?

漐漐(zhezhe)微似有汗:似乎有汗,形容出汗及微,手摸上去,只有潮润感。

这是真正的大医家对出汗的解读!

那些不懂或者被他人蛊惑,爱好流大汗这一口的艾友,你变卖了健康,交了智商税!

汗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是由阳气生化阴液而来,阴阳合则汗出。简单点说:你感觉到是汗,实际上它是由你身体里的真阴真阳转化而来的。

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大汗亡阳”;

因此,那些从朋友圈里学习艾灸经验的艾友,跑到我们这里来留言:我整背灸一年后,现在爬两步楼梯就心慌无力。还有的说:我用一个木盒装8段艾柱,放在后背、肚皮上灸了2个月,怎么不来月经了,我也灸了腿上的穴位啊?.........

这些都是伤阴之证!

你真以为艾灸淋漓大汗后,靠艾灸三阴交、涌泉穴就可以补上阴?

只能当作笑话听!

传统中医认为:“人过四十,阴自半”。

我经常苦口婆心的说中年女性,你不要做什么整背灸,不要睡艾灸床,勤快一点,推腹很累是养你,拍打脚心很累是在滋养你。

你的年纪已经在这儿了,你不去恶意耗伤它,它也就这么多了!

阴虚一定虚火旺!

阴主收敛,那些喝口水就流大汗的,那些控制不了自己想发脾气的艾友们,那些多动症、抽动症、心跳过快.....感觉自己性能力很厉害的,久病之人说话嗓门很大、觉得中气很足的都是。

很多艾友会问,那这么热的天气,应该怎么灸?

首先你可以减少艾灸穴位,把你一天灸完的穴位分2-3天灸完;你也可以改变艾灸方法啊,把悬灸改为隔姜灸,效果又好,几乎没有成本,还不出大汗。

夏天应心,此时心气最盛、心火最旺。

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心经、心包经按揉,如果有疼痛点,通过按揉,敲打,刮痧,拔罐,艾灸的方法将它们消灭掉,心脏就好过了。

心脏不好的艾友,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心脏问题调理好;

治本之法,艾灸:中脘穴、关元穴

每次每穴各20-30分钟,艾灸3天休息1天;或者每穴隔姜灸10壮。你也可以加上内关穴、公孙穴,迅速缓解症状。

心脏供血不足的艾友艾灸:内关穴、公孙穴,每次每穴左右各10分钟;或者隔姜灸5壮。

其他身体不好的艾友,继续按照前面的穴位施灸,同时多按揉心经、心包经。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