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是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脊柱得病(错位),不但会引起我们的颈肩背腰腿痛、四肢麻痛,还会影响到内脏神经传导障碍,从而引发内脏疾病,我们称之为脊柱相关疾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王中林教授告诉我们所谓的脊柱相关病是由于脊柱周围的一些软组织增生或者是炎症的刺激,影响到他的脊神经或者是支配内脏的这些神经以后,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春夏长、秋收冬藏。随着秋冬的到来,各种潜藏的疾病也随之而来,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其中,秋冬时节,也是脊柱相关疾病高发的季节,一旦防治不当,很有可能让你“抬不起头”哦~
1你的脊柱还好吗?
如果经常感到:眩晕、头疼、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偏头痛、视物模糊、胸闷气短等,那是你的第一、二颈椎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果你有胸闷、颈痛、牙痛、耳聋、肩痛、咽喉异物感、三叉神经痛等症状,这说明你的第三、四颈椎也开始不妙了;
如果你还有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麻木、神经衰弱、肩颈疼痛、心律失常、低血压、怕冷、上肢麻痛等症状,那可就摊上大事了,说明你的第五、六、七颈椎也有危险了。
2为什么脊柱疾病在秋冬这么多发?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督脉走行的部位,人体在纵向有一个督脉,督脉沿着人体脊柱正中走行,阳气总汇在督脉。
从自然界的四季来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盛的一天,从那天之后阳气慢慢衰弱,到三九隆冬的时候是阳气最虚的时候。
中医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说疾病发生的部位正气必虚,因此民间有秋冬养阳这一说法。
秋冬季节天气变冷,颈椎、腰部比较容易受凉,中医谓之寒凝气滞,不通则痛。
总体来说,脊柱疾病在秋冬季节比较容易发病。不仅如此,秋季同时也是其他骨科疾病的多发期,尤其是一些老病号的骨科疾病容易复发。
骨科疾病如:
陈旧性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炎、腰腿疼、风湿等都是这一时期易复发的疾病。
进入秋季后,不少人开始出现下肢麻木、痉挛、疼痛、无力等症状,上述症状中医称为‘闭症’,主要是由血脉不畅、凉气加重引起的,一旦遇到寒凉潮湿天气,就容易诱发。
特别是患有风湿性骨病、颈腰椎病、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更是发愁,天儿一冷,昼夜温差大,身骨关节就会疼痛,天越冷,疼痛越剧烈。
可以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骨关节疾病患者特别害怕过秋冬天,就是因为寒冷对骨关节的刺激很大,秋冬天仿佛是风湿骨病患者的鬼门关!
因此要想更好的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骨关节疾病,就必须趁着天气彻底转冷之前,最好是在秋冬的防治黄金时期,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3如何进行正确预防?
昼夜温差大,注意保暖;
秋冬季节温差较大,建议少开空调,记得早晚添加衣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
积极锻炼,少烟酒少刺激类食物,多吃三文鱼、甜椒、大豆制品、香蕉及奶酪等仿颈椎骨病的食物。
逼出夏天所入侵的湿寒之气;
逼迫寒气常规的手段有拔火罐、针灸、艾灸等等。其中拔火罐相对耗时并且影响皮肤感官、影响形象,针灸艾灸则要忍受疼痛及灼伤皮肤的风险,周期过长、食疗则见效缓慢,难以持续。
因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应当抓住最有效的时机,用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快准狠地将体内湿寒逼出来。比如:膏药贴理疗法。
“滚背法”:简单有效预防脊椎病
“滚背法”主要是给脊椎按摩,从而让脊椎放松,达到预防脊椎病的作用
功效:滚背法能够矫正脊柱、刺激背部穴位!
基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体质也有差异,如果年纪太大,身体不好一定要谨慎使用。
1、并腿屈膝坐在地上,两手环抱住小腿,收腹拱背,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一节一节触及地面,刚开始脚不用越过头,多做几下后再视身体状况而定,滚到胸椎、颈椎、脚尖朝上,渐渐地双脚越过头,脚打直脚尖着地。
2、躺在地上,两脚屈膝,两手环抱住小腿,抬头收腹拱背,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胸椎一节一节碰触地面,如此前后滚过来滚过去。要看自己身体状况,做不到不能太勉强。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滚背法不但能够预防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还能解决数十种和脊柱相关的慢性病!
如果年纪大,身体状况不佳,也可以试试咱们资深瑜伽导师文道介绍的狗伸展放松式,这是一个很舒服的功法,人人都可以练习。
相关补充:一个能够调理各种脊柱疾病的怪法
这个怪法就是面壁功:经常练此功绝无脊椎病发生,对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骨椎错位,可自动复位,对200多种疾病有主要或辅助的防治作用。
正常站立时脊柱长50厘米,下蹲时可拉长3厘米,即每个椎间仅拉长0.1厘米。但若在面对墙壁状态下蹲,可拉长8到16厘米(卷尺测量结果)。在这一起一落,一伸一缩间,即拉开椎盘后与自然回缩过程,可使错位的椎体自然回原位。又因为锻练了颈,腰,脊的肌肉肌腱,其弹性及韧性增强,已复位的骨椎就不会轻易脫出,造成疾病复发,从而达到根治目的。
若能习练1至2月会有极明显效果。各位网友勿因其动作简单而小看。面壁功练法如下:
1、面向平滑清洁的墙壁,脸胸腹腿脚正面贴近墙壁而立,两脚并拢,与肩同宽,周身中正,双手自然下垂,平心静气,自然{不理会}呼吸。
2、两脚不动,身体正面贴墙,慢慢下降,面部始终贴近墙壁,尽可能慢地下蹲。后背及臀部自然向后凸出(此时整个脊椎体呈后弯状,拉开各椎体之间隙,脊柱被拉长。)3、下蹲到臀部触及脚后跟方达标,身体缓缓上升,还原为站式,依然面对墙壁,拉展的脊柱自动回缩本位。
4、此时脊椎体自行归回正常之本位,原先若有錯位,脫位,歪斜等状况者,会在这一下一上运动中自动复位,经络,神经,血管得以舒展暢通。
5、这样一下一上为一次,共做9次,或更多次。
6、注意事项
(1)身体上下动作一定要缓慢,下蹲时要防止身体后仰摔倒,初练时双手无须下垂,可在身体两侧放置大的,或沉重之座椅等物,以便两手有拉扶支撑。若身体两侧墙体安装有长的扶手更妙。下蹲或站起时,脚与面部应始终与墙面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初练一定要左右有扶手之类防护物。
(2)随着动作的熟练,身体就不易有向后摔倒的趋势了。想练习面壁功的网友,建议你把下面的文章也看看,以便对它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对着墙,做一个动作,十病除九,百病难侵,很多人受益,就差你了
无论男女,一般过了30岁以后,肾气都开始走下坡路。过了40岁会明显感觉体力、精力等等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大不如前。而到了50岁,各种各样的症状就就出现了,比如说掉头发、头发变白、耳聋、耳鸣、还有乏力、失眠、腰膝酸软、腰腿痛都属于这种,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殖的、性功能的衰退都和这个相关。
除此之外,中医还将身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身体中的气血、器官也会受到影响,各种心脑血管的重大疾病、内分泌疾病,甚至肿瘤都会来凑热闹!
怎么办?
一个动作恢复
很多外国人都在练,效果太神奇
贴墙功,也叫做蹲墙、蹲墙功,原来是内家拳用来松腰的秘法,后来由养生学者庞明先生传出。蹲墙是一个动作简单而又效果显著的方法,经过练习者亲身的体验,贴墙功主要有以下几大功效:
首先,它有助于松腰,因此可以作为内家拳的基本功;
可以强肾,是一种健身养生的良法;
能够强化人体混元气的升降开合,是纠正体内气机偏差的有效方法;
用于现代人伏案、手机、电脑一族颈椎腰椎疾病;
有利于补充男性阳气,辅助治疗癃淋(中医病症名,西医中的前列腺疾病);
女性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可以得到很好调理;
肾虚、体弱、失眠、多梦;
还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半身不遂。
除此之外,对于预防感冒、肠胃系统疾病,提高眼睛视力、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减肥等效果也不容忽视。
动作要领:
人面对一堵墙或者一扇门站立,鼻尖触墙,脚尖也触墙;
鼻尖贴墙慢慢下蹲,直到双腿彻底弯曲,完全下蹲,双臂抱住下蹲的双腿;
鼻尖依旧贴墙,身体缓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
重复第一次下蹲的动作。
★注意事项:
此法看似简单,但刚开始有难度,主要是肾气不足之人无力蹲稳,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后倾斜倒地。
所以刚开始练时必须将脚尖稍稍后移,具体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稳定即可,然后缓慢下蹲、起立。
做功时一定要专注于脊椎的直立和身体平衡,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向后倒。
下蹲、起立的次数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
但每次起码应有九次以上,然后以九为单位逐渐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解析
为什贴墙功有如此效果?
因为这种功法可以锻炼到锻炼神经中枢、可打通任督二脉。
过去有人把这个功法称为反序运动。像平常的跑步,慢走、做操,这都属于正常的运动,像往后倒着走,这就叫反序运动。
练什么都不如练神经中枢,也就是这个脊椎、任督二脉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太难练了,我们平时做正常的运动,比如慢走、做操、跑步的时候,这个脊椎都是直的,练不到这里。
这种蹲墙功其实主要就是打通神经系统、打通任督二脉的。
任脉为阴
督脉为阳
打通督脉和命门穴:命门穴就在人体的后背,跟肚脐子相对应就是在腰眼那块。中医里,后背为阳,为督脉,所以又称为阳气之海,阳气决定长生,阳气旺盛百病不侵,打通命门就是调阳气,就像肾那块就像一团火。肾主髓,髓主脑,脑主元神,脑是高级的神经中枢,督脉畅通充实就百病不得。
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就是对这个命门穴这块经常锻炼。蹲墙的时候,腰幅度大,这个幅度最好能达到两个手握着拳头能够着地蹲下去,但这个幅度就非常大,一开始你够不到不要紧,慢慢锻炼循序渐进。
而像其他的功法锻炼四肢,就远不如锻炼神经中枢,因为脊椎每个节中间都是大穴,这个旁开一点五寸、二点五寸的地方也都是大穴,五脏六腑有病都和这些个大穴相通相联系,只要有病这些个穴位就开始长结节就堵住了,那么我们通过练习这种养生功就说一蹲一起,这个往前躬往后躬就把这个结节就都打开了,结节一开这就通了,这主要通者不痛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