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处暑时节,注意人体养生

  处暑,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150°时即为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所以古人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气候从暑热逐渐向寒冷过渡。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气候特征明显,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开始逐渐收敛,此时休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中医养生学家指出“秋三月,肺气旺,肺属金,其味辛,金能克木,木属肝,其味酸,故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这就是说,在饮食调理上也要以防燥护阴为原则,少用椒、葱、薤、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如果兼有纳差咳嗽者可吃一些山药、白果、核桃、杏仁、茯苓等健脾益肺之品;气短易感者可选用太子参、黄芪等补气扶正之品;口干明显,干咳无痰者可选麦冬、天冬、玉竹、大枣等甘润之品。

  “秋乏”是什么道理呢?

  在我国民间盛行着春困秋乏的俗语。“秋乏”是什么道理呢?这要从生理学谈起。

  从生理学来讲,正常人必须在一定的气温、湿度、气流以及气压等综合气候条件下,机体才感到舒适。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给人的肌肤带来了许多生理变化,如体热散发困难,皮肤黏湿、体温升高;

  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脏血管系统也增加了负担,提高了神经活动的紧张度,从而导致能量消耗也相对增加。夏天又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气候环境,使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债务。

  进入秋季之后,气温逐渐变得冷暖适中。轻风吹拂,清心爽神,真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而人体各种生理系统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恢复了日常的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心血管负担得到减轻,人体能量的代谢达到基本稳定的程度,因而肌肤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

  入秋后,日照时间逐日缩短,基本上“阴阳相当昼夜均”。秋季的夜间,最容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为此,清晨醒后仍会感到倦乏,还想继续睡下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乏”。

  秋季养生重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

  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如秋初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但无论温燥、凉燥,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五行之中,肺脏属金,旺于秋季。

  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燥邪最易伤肺,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因此,秋季养生应遵循中医养生中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

  餐补

  冰糖莲子《仿膳菜谱》

  原料:莲子2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取干莲子,凉水浸泡,去除内心,倒入锅内,小火炖煮,至莲子熟软时,加入冰糖调味,即成。可当甜点食。

  木耳炒猪肚

  原料:黑木耳25克,猪肚250克,青蒜50克,精制植物油、酱油、精盐、白糖、陈醋、姜末、味精、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木耳切成小片,猪肚切成薄片。姜末放入热油锅中,炸香后投入木耳、猪肚片和青蒜翻炒后,烹入料酒,加白糖、精盐、酱油和适量清水,煮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打散入味精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虚益气。适用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胃炎、胃下垂。

  百合炒马蹄

  原料:鲜百合(约240克),碎猪肉(约160克),马蹄10粒,姜蓉2茶匙,糖、盐各1/2茶匙,生抽1茶匙,水1汤匙,油、生粉各1/2汤匙。上汤2汤匙,蚝油、麻油各1茶匙。

  做法:鲜百合切开,洗净沥干;马蹄去皮剁碎。碎猪肉加入腌料,腌15分钟。烧热锅,下油1汤匙,炒熟碎猪肉,放入鲜百合、马蹄及姜蓉,炒匀,最后加调味料,炒至汁干即成。百合能止咳补肺,马蹄消痰清积食。鲜百合味淡,可加少许姜及肉碎,增加鲜味,不寒又不燥。

  功效:秋食百合,润肺补气。中医认为,秋燥易伤肺。秋季上市的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肺燥、脾虚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适宜中老年朋友常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