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
1
建议大家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
2
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
3
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
“5125”谐音“我要爱我”
这一理念强调公众应当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发呆,靠谱吗?
人家可是有根有据哒!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发呆曾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心无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大脑中的α脑电波得到加强,具有加强记忆力、缓解疼痛,并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生存的压力,忙碌的节奏,让现代人长期身心疲惫,健康隐患也越来越多。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新兴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让很多职场中的年轻人不断透支健康和身体。
一般认为,中国目前有6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1600万人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余大多数是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障碍患者。
日前,一项超六千人的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受访者经常用“烦躁”“压力上大”“郁闷”“纠结”来表达心情,74.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大多数人会不定期出现焦虑状况。伴随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确实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状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今天,你抑郁了吗?”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段子,也将公众健康危机暴露无遗。从路怒族到抑郁者,不过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而已。然而与严重的健康危机相比,90%患者没有意识到患病。
2012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15年间,中国的患病人次数增加了20%,成年人中有八成人从不锻炼身体。对于不锻炼身体,大多数人给出的理由,不外乎是“忙,没有那个时间”。
不可否认,忙碌的生活与快速的节奏,确实压缩了公众锻炼的时间,减少了调整身心的机会。不过,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保持身心的健康,离不开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那么忙碌的节奏也会保持良好的身心。
每天发呆5分钟,让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处于空白期,从而让大脑和身体都好好休息一下。就如同一辆长期高速运转的列车一样,定期做一个保养,才能让其更好地运转。人的身心调整也是如此,每天发呆5分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难以实现,关键在于,要有做好自我调整的准备,并将其作为一种习惯保持下来。
即便是天天置于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久坐之后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或者伸一个舒服的懒腰,或者坐在那儿发几分钟呆,都能极大地缓解忙碌所带来的焦虑、烦躁,给身心好好放一个假。
从某种意义上讲,要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保持每天发呆5分钟的良好习惯。
发呆跟我做
每天五分钟
若是没有这种意识和习惯,即便每天置于健身房中,也可能无以消除身心上的健康隐患。当务之急,不在于如何创新健康身体的方式,而在于树立保持和实现健康的理念,让“从不锻炼”的现状得到缓解。
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实现了形式上的创新与拓展,更在于以“外化于形”的方式去“内化于心”,让每个人在看到健康的重要性之余,对如何去实现健康有了更多的感触。
最好的药物,是身体的潜能。
——西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
只可惜,这个潜能在医学越来越发展的同时,被忽视甚至替代了,更麻烦的是,这种替代,至今仍旧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治疗,直到被医学宣布不治时,返回来寻找身体的潜能,才成了自我救赎的最后途径。
有几个研究结果很有意思:曾经有人对出家人做体检,发现他们的身体指标都不合格,要是放在俗人身上,早该就医甚至住院了,但他们却活出了天年,古往今来,长寿者多是出家人;一组癌症病人在罹患癌症后精神失常了,本来是雪上加霜的事,于他们却带来了柳暗花明,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到医院复查,同时诊断癌症,但精神正常者中,很多人不治而亡,但这些精神分裂者的癌症却消失了……
凡此种种说明一件事:病由心起。而这一点,早就在中国古人造字的时候体现出来了:
中国的“病”字下面是个“丙”,因为在天干地支中,“丙”和中医说的“心”相对应。古人早就意识到,与疾病的发生关系最大的是“心”,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大脑皮层,后者既是欲望和奢求的沃土,也是情怀和心胸的根基。
古人说:“仁者寿”,这个结论用医学原理解释也是成立的:仁者,首先是人性敦厚者,有了敦厚的人性做基础,才可能清空心中的不平,他们的健康长寿,是宽容的回报,也是心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