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有“重意不重形”和“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中”等说法,其实,是对中、高阶而言。
凡学习,皆如上台阶,需先达而后进高也,这是常理。
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应是一个先练外形、再形意兼练、进而形神合一的过程。
练外形是第一位的,然后再言其他。用行话说,就是把拳架子盘好,即把“招势”和“姿势”练正确了。
何为正确?即一招一势,符合拳理,又合乎生理。
说易实难,事事如此。如练楷书,每一笔画的姿态,都必须细心揣摩,边练、边检查、边纠正。这一过程,应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循其规律、不断减少误差的过程。
个人觉得,不断地修拳,静心悟练,不断地体验新的感觉,是练拳的最大乐趣,也是太极拳真正的魅力所在。
初学太极,容易以为,知道了拳势之名,比划个竞赛套路,就是会打太极了。如果就想活动活动筋骨,自得其乐,也无可非议。因为谁也无权按书法的要求,来要求所有写字的人,这是一样的道理。
拳架是最重要的,练到轻柔灵整,处处和度,非常之难。如果拳架子不够正确,“松沉”“神意气”等等说法,都是难以落实的。任何姿势,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起承转合,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务求正确,不可放过周身任何一个部位的细节。也许一势之精,约得终身修悟。
事实证明,修好拳架子,是练好太极功夫的基础的基础。架子修不到位,练了多少套路,练了多少年,也是难以进高的,其拳品,绝不可能入微入妙。若外形不佳,何谈“内外相合”“形神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