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方药理贯针灸

  对于心肾不交的病人,内科处方用交泰丸,以黄连、内桂交通心肾,而针灸可以取肾经原穴太溪和心经的原穴神门达到异曲同工的目的。又如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病人,内科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治疗。程氏对中气虚陷多用百会、气海(或关元)、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曲池,并认为气海(或关元)能补益元气调补下焦气机而振奋中阳,其功效与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党参相同,加之百会升提清阳,其功效与补中益气升阳之功,同时百会这种升提清阳之能又与汤中升麻之升阳明清气一致阳陵泉疏肝利胆,与柴胡升少阳清气效同;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燥湿和胃,功同白术、甘草,因此二穴调和气血又有汤中当归和血养阴的功用,曲池疏风解表,调和气血。其功类以汤中的生姜、大枣之和营卫、开合腠理。以上诸穴,共奏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临床上对中虚气弱者,程氏多以此方,随症添加穴位。

  医案二则

  一、许某某,女,62岁,患者右侧面肌嚼动10余年。症见右侧面部肌肉抽动颏作,抽搐牵动口眼,致口眼?斜,夜卧流涎,右眼视力巳下降,遇风、情绪紧张或劳累等则诱发嗣动。面晦少华,汗出恶风,肩背酸楚不适,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自,脉象细缓。患者因病奔波医治多年效果不显,经介绍,慕名求治于程老。综观脉症,证属营卫失和,风邪侵袭,气血虚弱,筋脉失养。冶以疏散风邪,调和营卫,兼益气血。处方:大椎、风池、四白、颧嚣、左太阳,左巨嚣、左地仓、左颊车、承浆、外关、台谷、足三里,三珥变。

  针刺手法:患侧用补法,健侧用泻法。治疗8次(1个疗程),面肌嚼动次数明显减少,抽搐强度减弱,面色由晦暗不泽转黄而明净,右侧面肌偶尔出现抽动。后共治疗3个疗程,疾病痊愈。按患者营卫失调,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治取大椎,风池、外关、合谷,疏散风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调和营卫,兼益气血。四白、额嚣、左太阳、左巨嚣、左地仓、左颤车、承浆,系局部取穴。程老治疗面肌啊动,患侧面部取穴宜少

  二、吴某某,男,59岁,1992年9月l2日初诊。顽固性失眠3O余年,入睡难,梦多,劳累后病情加重,近3年来完全依赖安眠药睡觉,胃脘胀满,矢气频作,大便日2~3行,食用牛奶后易引起腹泻,腰部酸痛不适。两年前曾于北京某医院查肝功、胆红素指标偏高,印象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舌质淡紫,尖红营白,脉象弦。证属脾虚胃气不和。治宣健脖和胃,宁心安神。针刺中脘、天枢、气海、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针刺手法:平补平泻法。经治4个疗程(6次为1个疗程),脾胃功能渐复,脾胃诸症明显减轻,睡眠渐趋安稳,安眠药已减半服用。再继续同断巩固治疗4个疗程,患者停服安眠药,每晚能够安睡6~8小时按,脾虚心失所养,胃气不和,浊气不降,上扰神明,故失眠。选取中膀、夭枢、气海,足三里健脾消胀,和胃降浊,内关、神门、三阴交是程老治疗不寐的经验选穴,内关是心包经络穴,神门为心经原穴,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变会穴,三穴合用,宁心安神。太溪为兼症选穴,配神门又可交通心肾。证系虚实夹杂,所以针刺手法用平补平泻年顽疾,守方治疗得以奏效。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