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疾病初愈,你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疾病瘥愈,由于疾病过程中气血耗损,脏腑受到一定影响,未能及时恢复,因之出现倦怠乏力,是属正常之象。当此之时,必须注意饮居,勿使再受病邪侵袭,以冀早日恢复健康,而免贻留后患。以下是病后需要注意的一些保健方法。

  (一)饮食宜控制

  俗语说:“口吃饭,肚思量。”吃食应根据自身消化的能力平日应有定量。病时,病后更应注意。病后宜少吃多餐,以免伤食病变。因为病后元气虚弱,消化力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停食,同时,由于疾病过程中,饮食较少,病愈以后,食欲较强,如果此时不能掌握定量,看到适口小菜,感到鲜美可口而任意增加,势必增加肠胃消化功能负担。

  前人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说法,如初恢复时消化功能弱而突然增加大量食物或油粘甘肥等,以致食积内停,不仅不能吸收其有益的养料,反而变成为发热的燃料而有损于机体。因此,在疾病初愈之时,误认为需要增加营养,而大量增进脂肪等食品,每贻后患。最好在短期内吃些炒米粥汤,蔬菜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使肠胃功能早日恢复正常。

  平时喜饮酒之病人,当病初愈之时,亦应注意忌喝酒。因酒性刺激,善助湿热,能导致失眠等,诱使疾病复发。其他嗜好,如酱油醉蟹,麻酱蘸虾等生吃,容易引起肠胃病,病后更应忌食。

  (二)避风寒,防暑温

  病后体弱,毛窍不固,容易感受外邪,应当随时注意保暖,勿使病邪侵袭。倘感头胀鼻塞,则宜喝些热开水、热粥(前人有啜热粥汤用被复盖之法)。暖胃取汗,鼓舞元气,驱除病邪。治疗感冒,以发汗为首,而所用方法,可以灵活掌握,不一定要服药,饮些热粥热汤,同样可以取汗获愈。

  夏秋季节,容易吸收暑湿,如病后感觉头昏胀胸闷欲恶,不思饮食,可用炒盐泡汤饮之,并用竹筷探吐,使暑气和痰食得吐,从胸脘而出,胃肠气机调和。倘见舌苔白滑粘腻,则是内有湿阻,应忌食荤腥油腻甘甜食物,以免暑湿之邪逗留不去。

  (三)防邪伏,禁呆补

  各种疾病初瘥之时,往往还有一些病邪留着,如湿、火、痰、食、虫、瘀、积滞等隐伏于人体之中,这些病邪,乃体内所不应有的物质,若不予以排除,逗留于人体之中,能使疾病转变为慢性,后患无穷。因此,当疾病初瘥而未根除之际,应予清除这些废料,以免这些废物贻留人体,耗损气血津液,影响机体恢复健康。同时由于感到疲倦无力,患者往往认为是属病后体虚的缘故,为急于求得身体强壮,而强调营养,日进滋补之品,不知滋补黏腻,反而促使这些病邪壅遏愈深。我们在治疗时更应详查病史,细查病因,切勿单凭病人主诉,草率地纯用补益气血之剂,使病邪隐伏于内而贻后患。

  (四)劳和逸,须结合

  病后休养,要做到外动内静,劳逸结合。动和静,劳和逸,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身动则气血通,心静则神藏志安,才能达到身体强壮。反之,如果身静心劳,只知肉体休养,而不求内心安静,则不仅不能使身体健康,反而有碍于病体之恢复正常当然,疾病初瘥,劳动须有一定的限度,切忌勉强操作。过度重力劳动,反而要使旧病复发。青年男女更应注意避免房事。以防欲火耗精,影响元气恢复,若内热未净,余邪未清之时,更能相互传染,贻害对方,这点对病后复健,是极为重要的。

  (五)宜安静,莫烦躁

  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因此,精神上的紧张,或情绪上的冲击,对于疾病有相当影响。前人十分重视这种内治因素,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病后初瘥,如果情绪不安,烦躁不宁,能使疾病反复发作。故精神上的过度紧张,情绪上的刺激冲击,能使内脏的阴阳气血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各种毒素和废料,形成对人体健康的障碍和危害。“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我们应该经常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宣传,劝导病员用正确地心态对待疾病和工作,树立养好身体的信心。要乐观喜悦,切勿躁急,恼怒,忧郁。否则易使肝气横逆,气机不能调畅,从而影响气血流通,妨害消化功能,导致身体违和。

  摘自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