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N/A

  然钟情于它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它的毒性而远离它、忽略它的存在,比如文中的这位老中医,不仅不排斥它,更是对它大有研究,不妨一起来看看!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是一味著名的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非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强心和镇痛作用。中医认为附子有回阳救逆,温肾阳,祛寒止痛等功能。主治阳虚厥逆,大汗亡阳,阴盛格阳,虚寒吐利,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阴水浮肿等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附子性味辛温大热,有温补阳气的作用,然其性刚烈,有一定的毒性,很少单独应用,需和其他中药一起配伍应用。只要辨证准确,配伍适当,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

  一、临床应用

  1阳气衰竭的休克、心力衰竭而致阴水等证

  附子配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茯苓等,具有温阳救逆,强心固脱的作用,多应用于阳气衰竭的休克、心力衰竭而致阴水等症。

  2虚寒性支气管哮喘

  附子配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等,具有散寒定喘的功效,多应用于虚寒性支气管哮喘。

  3虚寒性阴疽

  附子配肉桂、熟地、鹿角胶等,具有温补肾阳以散寒凝的功效,多应于“阴疽”(骨结核)属虚寒之证。

  4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属寒性者

  附子配白花蛇、蜈蚣、苍术、独活、当归等,具有祛风湿、散寒而镇痛的功效,多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属寒性者。

  5虚寒型慢性胆囊炎

  附子配大黄、细辛、绵茵陈、郁金等,具有散寒止痛、温通利胆的功效,多应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绞痛)属虚寒型者。

  6阳气亏虚引起的眩晕及心动过缓等症

  附子配党参、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等具有温补阳气的功效,多应用于阳气亏虚引起的眩晕及心动过缓等症。

  7虚寒性泄泻及胸痹之症

  附子配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等,具有温补脾阳而止泻和温补心阳而治胸痹的功效,多运用于虚寒性泄泻及胸痹(心绞痛)之症。

  二、体会

  附子为温阳之猛将,临床上只要具备阳虚之见证:面色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泄、口不渴或喜热饮或心腹冷痛、下肢浮肿、久患喘急、眩晕、心悸、关节疼痛,并舌质淡白而润,脉象沉细而迟等一派虚寒之象,均可应用附子,兼有热象者可配合清热药。邹老应用附子的剂量大多为10~15g,然多配以干姜或甘草以解其毒,不必先煎。应用大剂量(30~60g)附子时,必须先煎2~3小时,因附子含有乌头碱,长时间的加温可破坏部分乌头碱,从而降低附子的毒性。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