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走着走着就瘸了”是怎么回事?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休息时并没有不适,而在行走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下肢酸胀无力,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好转,又可以继续行走。行走的距离越短,休息时间越长,说明跛行症状越严重。

  间歇性跛行的原因,分为神经源性和血管源性两种,患者在门诊就诊时,这两种原因的鉴别非常重要。其中神经源性跛行往往是由于腰椎疾病如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而血管源性则多是由于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神经源性和血管源性跛行的鉴别要点在于下肢末梢的动脉搏动情况,这里主要选择足背动脉,神经源性跛行虽然存在下肢不适症状,但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而血管源性跛行则合并有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引起血管源性跛行的最常见的疾病称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这是一种由于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导致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ASO病因较多,一般以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为高危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大量饮酒等都是ASO的发病因素。

  ASO按照症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Fontaine分期,I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通过客观检查可诊断动脉疾病;II期即为间歇性跛行期,是ASO最典型的表现;III期时可出现静息痛,也就是休息时也出现下肢疼痛,IV期则为终末期,即出现下肢的溃烂、坏死。

  ASO的诊断可通过下肢超声、CTA、MRA、DSA等检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下肢动脉CTA,即通过三维重建,完成下肢动脉血管重建,相较于其他检查,CTA安全无创,且显影清晰,是ASO的首选检查。

  临床上,有一些患者虽然下肢的主要动脉以闭死,但是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下肢血运障碍,这是因为慢性的动脉闭塞为机体提供了充分的建立血管侧枝循环的机会,因此虽然血管主干堵死了,旁边已形成了大量侧枝血管,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下肢缺血。

  治疗上,对于早期,也就是I期的ASO,可通过抗凝扩血管药物、生活方式控制、适当锻炼的方式改善血管通畅性,并增加血管的侧枝循环,当然,应注意运动应适度,以步行为主,过量的运动会适得其反。

  如果出现了间歇性跛行,往往就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了,除了药物治疗外,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介入下的血管腔内治疗,通过扩张动脉或支架置入改善动脉通畅性。另外,血管移植重建手术也是治疗方式之一。

  对于已经出现了肢体坏死的患者,通过手术虽然可改善下肢血运,但已坏死的肢体难以“复活”,往往需要截肢手术,如果坏死肢体面积很大,盲目的通畅血管治疗可能反而导致坏死部分肢体的坏死物质进入全身,加重病情。

  相对于治疗,ASO更重在预防,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注意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都是预防ASO的重点,在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并明确病因,也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