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溶组织阿米巴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的总称,它有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两类。前一类常见。中医称为肠癖、滞下,因症状不同分为赤痢、白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等。初起时多屈湿热积滞,久痢多属虚寒。该病从口中进入,在肠中发展,引起结肠炎,溃疡和出血等。中医认为,气分热而腐化成汁,下泻为白痢;血分热而下溃则为赤痢;肠胃热灼,津液不升,舌干咽涩,不能进口就成噤口痢;肝气太盛就成为暴注;瘀热留在腹膜内成休息痢。虽然变化多端,不外乎表里寒热之分。一般赤痢为热,白痢为寒;头疼身热筋骨疼痛,胀满恶食、渴饮、畏热喜冷、脉强都是“实”,反之则“虚”。
1.乌梅陈茶叶治赤自痢疾
[配方]乌梅3个,陈茶叶、净苏叶、老生姜、白糖各9克。
[制用法]用水适量,煎取400毫克。白痢即时服,赤痢将煎液露—宿温服,无不应。
[功效]本方温脾、利湿、补虚、止痢,适用于赤白痢疾。
2.细菜核桃仁治痢疾
[配方]细菜6克,核桃仁30克,生姜、红糖各9克。
[制用法]上用水共煎40分钟,取液400毫升,分2次空腹热服。
[功效]本方温中健脾、补肾、止痢,适用于寒湿痢。
3.诃子肉治久泻久痢
[配方]诃子肉15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先煎前两味,去渣取汁,人米煮粥,随意食。
[功效]本方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不止,滑泻不固。
4.铁苋菜治急性菌痢
[配方]铁苋菜(鲜)250克或用干品50-100克。
[制用法]水煎服,1日2次。如用散剂,每服3克,1日3次。
[功效]本方适用于急性菌痢。
5.铁苋菜、地榆治慢性痢疾
[配方]铁苋菜50%,地榆15%,马齿苋20%,仙鹤草15%。
[制用法]前2味共研细末,后2味煎取药液,共搅拌,再以药液酒制成九,如绿豆大。每服9克,每日3~4次,小儿酌减。
[功效]本方对急慢性菌痢均有一定疗效。
6.白芍当归治湿热痢疾
[配方]白芍15克,当归9克,黄芩12克,地榆15克,木香、槟榔各9克,银花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清热利湿,调气和血,适用于暑热湿毒蕴结于肠中所致的湿热痢。
7.葛根黄连治疫毒痢疾
[配方]葛根、黄连、黄芩各9克,地榆15克,秦皮9克,连翘、钩藤各15克,全蝎3克,菖蒲6克。
[制用法]紫雪散5分钟人煎剂中鼻饲。
[功效]本方清热解毒,熄风开窍,适用于疫毒痢。
8.胖大海治痢疾
[配方]胖大海15克,开水200毫升。
[制用法]将胖大海放碗中冲开。如红痢加白糖15克,白痢加红糖15克,服汁并食胖大海肉。
[功效]治痢疾。一般1—3剂可愈。
9.马鞭龙芽草饮治痢疾
[配方]马鞭草、龙芽草各900克,海蚌含珠600克,大蒜120克。
[制用法]洗净,置锅内,加水10000毫升,煎至6000毫升,去渣,浓缩至4400毫升,酌加食糖适量调味。成人每日服200-300毫升,分3次服,10岁左右儿童每日服80-150毫升,小儿酌减。孕妇忌服。
[功效]治痢疾。
10.金银花黄连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配方]金银花15克,黄连4克。
[制用法]共浓煎,为1次剂量,1日服4次。
[功效]治急性细菌性痢疾。金银花对慢性阑尾炎也效果。
11.薏苡茶治痢疾
[配方]薏苡适量,甘草少许。
[制用法]将薏苡捣粹,取6—10茶匙,加1.8升水,人甘草少许,煮沸后用文火继续煎20~30分钟,制成薏苡茶,平时代茶饮,疗效佳。
[功效]治痢疾。此方对肺病、胸膜炎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