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两集,在一向雷声滚滚的新版《三国》中,已属于相当难得。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发现陆毅版的诸葛亮,似乎也没那么差。
我们以前曾经提到过,曹操,是三国这部书的书胆。但诸葛亮,则是《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三国演义》,甚至自从诸葛亮的多谋之名逐渐流行开来以后,他就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象征和图腾。从“多智近妖”的超级智商,到“宁静致远”的处世哲学,从“羽扇纶巾”的打扮(实际上说的是周瑜)到“鞠躬尽瘁”的美德——诸葛亮成为了一个模板。有人评价《三国演义》时说到诸葛亮是“智圣”,与孔子的“至圣”和关羽的“武圣”并列——这种排法本身让人啼笑皆非,但起码说明了《三国演义》中的这位被演绎成神话的诸葛亮,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陆毅版的诸葛亮从最开始就饱受诟病。其实,不经过十几集的印象强化,观众很难把陆毅从“永不瞑目”那里扯回来,而把他当成诸葛亮——这一点倒和94年版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当时的境遇差不多,唐国强当年也是长年被人批评成“奶油小生”、“不会演戏”,而94年版的《三国演义》,他出乎意料地在剧中演了一回“活诸葛”,不仅铸就了经典,而且自己也一举摆脱了在观众心目中的旧有印象,为他在其后《雍正王朝》、《长征》等经典作品中的爆发式崛起提供了基础。
陆毅从《永不瞑目》之后,似乎就再也没有什么真正重量级的作品。而且在那部剧中的角色定位,与如今出演鼎鼎大名的诸葛,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是上天赐予陆毅的一次机会,他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也和当年的唐国强老师一样,一举扭转局面。从“三顾茅庐”到“携民渡江”,新版《三国》里诸葛亮出场的前两集,不禁让人大失所望。而今天一集“舌战群儒”,却让诸葛的威风渐渐抖擞起来。
“舌战群儒”在94年版里专门设立了一集的篇幅——因为这一桥段确实是极为精彩,曾经入选过高中语文课本。整体辩论逻辑的严谨性丝丝入扣,诸葛亮之所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就在于对辩论双方各自的定位、心理把握以及优缺点洞若观火,而且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能做出快速反应,成为辩论的典范教科书。新版《三国》只给了短短的篇幅,很多精彩的内容都没能展现出来,这显然不能让观众满意,而且一步一发问的“过关”式答辩,显然又是电脑游戏的思维模式,显得极其幼稚。但陆毅的表演才能,却在这里得到了比较集中的体现。可以想见,若不是编剧的构思不到位,陆毅的诸葛亮也许不会像前两集那样令人不满。
孙权的扮演者张博,也表现的比较出众,相信观众是有目共睹。但剧情的安排,却让他演的越好,反而越“雷”,比如今天鲁肃和孙权之间关于“金笼子里关三只鸟”的讨论,让人哭笑不得。事实上,新版《三国》里的演员们,除了个别角色在选角上不太成功以外,大多数演员的演技还是可以的。但是,编剧的剧本写的如此,演员们也就无可奈何。包括诸葛亮突然冒出的“理解、理解”,和电影《赤壁》里金城武版诸葛亮的“略懂”倒是遥相呼应,也不知道是水平如此呢,还是编剧故意改成这样以便刻意制造“雷点”提高收视率的。
鲁肃的沉着和大度有些过分了,显然过于抬高了这个角色。用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来说,鲁肃是“捧哏”的,诸葛亮才是“逗哏”的。正因为有了鲁肃这样的忠厚长者存在,才越发体现出诸葛亮的高明莫测——新版里诸葛亮屡屡把自己的意图道破(比如今天智激周瑜之后诸葛、鲁肃在车里的一番谈话),这种编排实在不高明。观众没有那么愚蠢,编导们大可以不必如此操心观众听不懂、看不明白。
从这时起,“赤壁大战”的序幕就正式拉开了。作为一场奠定了三分天下格局的大战,无论如何,后面的剧情依然让人期待。但就是类似“漂流瓶”这样的构思,编剧们以后再拍同类电视剧的时候还是省省吧——很显然,那是长江,不是龙须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