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作者秦风1978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汉中战役是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前前后后总有两年,这期间刘备底下的将领稍有点水平的除开荆州系外都去过,至少张飞马超黄忠魏延赵云都去了,后来刘备也去了,法正也去了。这样的一场战役,就参加过战斗的双方领导人的地位来说,恐怕只有把3大战役凑到一起才有得一拼。
开始时候刘备派遣张飞马超等去挑战,大概还属于试探性质,后来刘备自己去了,才算真正打起来。一开始的时候是刘备对阵夏侯渊,黄忠斩夏侯渊就发生在这个阶段。夏侯渊是那么好杀的么?曹仁数十人敢冲东吴数千人的队伍,赵云数十人敢冲曹操的大军,夏侯渊背后少说有500人,所以黄忠的功劳是明显的,也是不容易的。
赵云在汉水退敌,我以为《云别传》至少多半可信,陈寿写史是信史,但那也不都是他自己写的,还得靠大量收集资料,《云别传》的资料要么是陈寿没收集到的,要么是陈寿没选择的,不见得是后人无聊胡乱编的。这次退敌彰显了赵云的军事能力,至少说明他几十年的军粮不是白吃的,对于战场上的突发事件,有很好的把握能力。
就赵云的能力而言,后面的箕谷之战实际也表现了赵云作为一个优秀战场指挥员的素质,被偷营不算什么,曹操这类的也要遇到这种问题,至少赵云挽回了颓势,甚至在大军溃退之后还能够成建制的有体面的退回来,相当不容易了,可惜啊,此时的赵云已经老了,没等来他继续表演的机会。
荆州之后,刘备的力量有了点起色,地位有了提高,对赵云的升赏是应该的,那是在补赵云多年追随无怨无悔的虚,后来的升迁才是正常的升迁,汉中一役,我不清楚像赵云那样的军功有多少,如果太多了,甚至多到赵云的功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我没有话说,如果赵云的军功仍然算得上个功劳的话,以战后升迁来看,仅仅得了个翊军将军这样的杂号头衔,赵云肯定是吃了亏的。
对比魏延,说他潜质好的罢,年轻也罢,他在汉中一战中也没有像黄忠那样的大功,虽然他的能力可能很突出,但是刘备提拔他的时候,“一军皆惊”,说明他的说服力有限,大家没有心理准备。那为什么魏延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呢?显然是领袖的决断起了作用,赵云吃亏是明显的。
后来赵云获得追谥的补偿,和他两次救刘禅确实有很大关系,对刘备和刘禅而言,赵云这两次的行动价值显然不一样的,这又是赵云同时代的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了。生前吃亏身后享福,上天待赵云也不算太薄(至少比那个和他齐名的陈到要幸福吧,可怜的陈到差点连名字都被遗忘了)。
另外,喜欢演义中的赵云不一定非要喜欢历史上的赵云,虽然他们同气连枝,但演义中的赵云是艺术形象,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淬炼,已经非常丰满了,远远不是历史上的赵云所能包容的。历史上的赵云自然也是个优秀的人物,而且是个比较理想的官吏,但如果不是演义造势,很难想象我们现在会那么关注他,当然也有可能如果没有《三国演义》,我们可能出个赵公案,通过另外的方式来纪念他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