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关于它晚期时期的皇帝,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一位,他是清朝十二帝之外的皇帝,心比天高,其子晚年却以干苦力为生,死前用9字评价慈禧!
清朝总共有12位皇帝,这相比于其他朝代,历任皇帝并不是很多,甚至有一位伪皇帝,他仅仅做了3天皇帝,这位伪帝就是“保庆帝”溥儁。清朝的初期和中期还是繁荣的,甚至有过“康乾盛世”的局面,但是国家长久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实在是让国家落后了一大步,西方国家的实力飞速发展。
道光十二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不得不向强国低头,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样耻辱的条约在古代历史上并不多见,没有几个王朝会被逼到这种地步,此后的甲午中日战争更是当头棒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经历过了种种打击,清政府不再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看到了国家的实力正在日益衰弱,若是不立马改革变法,恐怕会被西方国家欺负,于是有了“戊戌变法”,溥儁的上位与之有着莫大关系。
当时的有许多的爱国进步人士在民间自觉请求光绪皇帝能够改革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就是这次“公车上书”的领头人,一开始变法得到了慈禧太后和皇帝的支持,统治阶级也希望能够通过变法改变如今国家的被动局面,但是变法逐渐深入后,涉及到了“保守派”的利益,其中掌握着最大实权的慈禧开始反对,两派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光绪皇帝是支持变法的,但他对付不了掌权的太后,于是康梁等人计划着要暗杀太后,这样就不会再有人阻止了,可这次刺杀行动失败了,皇帝被幽静在瀛台,而主张变法的戊戌六人则被斩首示众,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
皇帝和太后并非是亲母子,但两人也确实是血亲,光绪是她亲妹妹的儿子,当时四岁的光绪还在宫外,一天宫中来人将他带入宫中,此后便由慈禧抚养照料,还让日后的他当上了皇帝,慈禧原以为有着天大的恩情,皇帝会非常感激她,但没想到他竟然会支持暗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慈禧对光绪还是很失望的。
朝廷上不可没有皇帝,慈禧并没有想着要成为女帝,与心腹荣禄商议数日后,她又扶持了一位宗室子弟,是端郡王载漪的儿子,也就是十五岁的溥儁,其实他和慈禧也是有着几分血缘关系的,毕竟皇室与贵族之间也是会有亲事的。
在光绪二十五年,太后宣布,将他过继给同治帝,此后留在宫中读书,所住所学之地也都是皇帝的地盘,请的师傅还是大学士徐桐,是同治帝的岳父,一切都是按照储君的规格走的,由此看来溥儁是新一代的皇帝。果然,很快慈禧太后就在群臣面前废黜了皇帝,又宣布让溥儁继位,决定在第二年举行光绪皇帝的禅让,溥儁是为“保庆帝”。
为什么选溥儁入嗣呢?
原来,慈禧太后常年久居宫中,几十年来无非是几个亲王的福晋和格格来陪她消遣光景。载漪的福晋深得慈禧的青睐,经常出入皇宫,每次入宫也总将年幼的溥儁带去。在慈禧看戏、下棋、画画时溥儁总能想法让她高兴,而且溥儁的戏唱得不错,长相也俊秀,最重要的是他像极了同治皇帝小时候,因而慈禧太后常常将溥儁留在宫中陪伴自己。这种关系可不是其他亲王子嗣能及的。
既然“皇储”已经选定,慈禧迫不及待想早日除掉光绪这个断了线的傀儡。便决定在庚子年新年让光绪举行让位典礼,由溥儁登上帝位并改元“保庆”。荣禄建议请各国公使来道贺,以示对此举动的支持。
可当慈禧派人通告东交民巷的各国公使时却遭到拒绝,公使们的理由是“他们只承认光绪皇帝,不承认中国有新的皇帝”。慈禧再牛,但洋人们不同意她也没办法,此事暂时搁置。随后不久便发生了庚子国难……
当八国联军进逼京师,慈禧太后同光绪等一行西逃,在逃跑大队中就有溥儁父子随驾从行,可见慈禧仍然有心立溥儁为帝的,只待时机成熟。
光绪二十七年,应李鸿章电报,慈禧光绪回銮。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总得早一个“罪魁祸首”啊,慈禧她老人家需要找一个帮她背锅的人。很不幸,载漪成了背锅侠,莫名其妙被指为“首祸”,溥儁因父获罪不宜做“皇储”,亦被废除“大阿哥”名号。
宣统元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离世,同时载漪的福晋病残,载漪带着溥儁移住边疆,接下来的生活一直清苦潦倒。
当时溥儁作为皇族成员还是有些权利的。在边疆的当中,溥儁的妻子为他生下两个孩子,其中长子名叫毓巍,次子叫毓岭。毓巍曾前往北京城进行学习,不过最终还是被排斥出北京城。1945年,37岁的毓巍被关入到监狱当中,等到十年之后,毓巍基本瘦的不成人样。晚年的他虽然身为皇族人士,可是依旧需要为生活而奔波,在北京城当中蹬三轮车。本来能够为太子的他,也会有一天伺候别人来换一口饭吃,这是怎么的样际遇。
临终时的毓巍的回忆起慈禧,曾说:“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太!”
可以说纵观清朝晚期的快速灭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慈禧,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