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这个朝代总被人冠上弱宋的名号,但就这个一个弱宋整个朝代却延续了三百多年,假如这个朝代真的很弱的话又怎么可能存在那么长时间呢。
弱不弱其实还要看怎么比,单看老被少数民族欺负这事,确实窝囊。大家想一下,那会可是北方最群星闪耀之时,猛将牛人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一茬。窝阔台、忽必烈、阿骨打、金兀术等哪一个都不是抢一把就满足的爷。
宋朝能够抵抗北方一两百年的持续打击,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不行的。北宋时,曾经有把神器在一天之内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发20万精兵,以大将萧挞览为统帅,自幽州出发,一路来到黄河边的澶州城下。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大战即将开始,北宋真宗皇帝丝毫不敢怠慢,调集几十万中原精锐御驾亲征,战事一度陷入胶着。
相比与城外跃马扬鞭的契丹铁骑,龟缩于城内的宋军士气日渐低迷。眼看战争的天平正向辽国倾斜,北宋名将张环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如果能够除掉辽军统帅萧挞览,局势无疑会发生惊天逆转。
两军对垒,主帅萧挞览亲兵卫队环伺,想要杀他只有依靠弓箭。因相距甚远,张环把目光投向了宋军的守城利器三弓床弩。
根据《武经总要》的记载,这种武器的箭矢非常的大,和士兵的长枪差不多,因此它又被称为“一枪三剑箭”,由于它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得出另一个称号:踏橛箭,把箭矢射在城墙上,攻城士兵可以爬着箭矢登上城楼,完成攻城任务。根据宋朝的《宋史·魏丕传》的记载:旧床子驽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朝一步合1.536米,七百步一千多米,魏丕改进后,射程达到了一千五百多米。这种三弓床弩,有专门人负责击发和瞄准,使用床弩的士兵,在宋朝被称为:床子驽手。三弓床弩必须由三十个人才能拉动,完成发射任务。
这些射程一千多米的三弓床弩,这一次表现是那么耀眼。某日清晨,萧挞凛带着数十轻骑,在澶州六百步外观察情况,六百步,在古代绝对是远距离,一般的弓箭根本达不到这么远的距离,萧挞凛自以为这样很安全,不必担心。却不知道一个对他斩首的计划早以展开,当宋军发展萧挞凛的时候,所有三弓床弩瞄准了他,一声令下,城墙上的三弓床弩发射箭矢直奔他而来。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萧挞凛头部中箭,最后死在三弓床弩的箭矢之下,而这是三弓床弩击杀最高的人物,它创造了奇迹。
张环一声令下,所有弓弩齐发,一支大箭正好击中了萧挞览的头部。晚上辽军大营传出萧挞览不治身亡的消息,宋军上下为之欢呼雷动。
萧挞览之死是澶州之战,宋军取得胜利的关键。后世许多学者将其视为偶然,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个偶然恰恰就是三弓床弩创造的。
萧挞凛的死,奠定了宋军澶州之战的胜利。之后宋辽在澶州订立合约,史称:澶州之盟。至此两国战火平息,当然还有各种原因,导致辽选择平息战火。从中也看出先进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它能起到斩首行动,决定战争的胜负天平。作为《武经总要》里记载的重型武器,它并没有明确的数据和材料,只是简单的记载外形,再配上图片,如今想仿制出来并不容易。当然,床弩不仅中国独有,国外也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宋朝是我国冷兵器发展的巅峰时代,在与辽、金、蒙古的长期对抗中,缺少马匹的宋朝对兵器,尤其是弓弩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弓箭与骑兵间的对抗,相当于今天坦克与反坦克炮之间的关系。宋代由于各种原因,骑兵所占比例较少,并且越往后问题越严重。所以,如何对抗骑兵成了宋军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北宋中后期至整个南宋时期。
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发达的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近战的刀枪种类非常繁多,而弓弩作为远距离杀伤兵器,在制造规模和质量上也达到了最高峰。《中国兵器史稿》中说:
“至于宋代弓弩之制,极事讲求,非但不逊于前代,且有数人同发之大弩,如床子弩等器,为先代之所未有者。”
宋朝的长柄刀、重斧、神臂弓、床子弩等,但就杀伤力来说远高于北方游牧民族。可自赵光义高粱河战败后,宋朝一直是重步兵,重防御,修筑城池时都会设计专门的弩台,以消除射击死角。
除杀辽国大将萧挞览外,东京保卫战时,宋军用近距离弓箭手,中距离用神臂弓,远距离用大型床弩。当金军攻入酸枣门时,李纲带领一千名弓箭手增援,迅速射倒大批金军,迫使其退军。
不仅是守城作战,野战时宋军也十分注重弓弩的使用。布阵时枪、弓、弩、神臂弓梯次配置,轮番发动攻击。名将吴玠为了能够持续输出火力,还把弓箭手细化为:张弩人、进弩人和发弩人。疾风骤雨般的箭矢,杀得金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
宋代武器装备远超前人,相比与同时代的辽、金、元也丝毫不差。然而战争就是这样,武器装备的优劣很多时候不能决定最后的成败。宋朝固守消极地防御策略,总是处于挨打的局面,才给人以“弱宋”的偏见,但这个锅不能让宋军将士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