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英布是秦末汉初名将,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称黥布。初随项梁起义,在项梁一系列军事行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英布为何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公元前196年,对于新生的汉帝国而言是不平静的,这一年帝国的三大名将先后以造反的罪名被处死,其中淮南王英布更是证据确凿。对于英布而言,此时而亡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解脱,至少不必再经受时刻担忧的的生活。那么英布的生活为什么如同惊弓之鸟一样充满惊恐呢?
《史记》中对英布的评价是否准确?对于英布的结局,司马迁在《史记
黥布列传》中认为是因为嫉妒而生出祸患,他讲到:祸之兴自爱姬殖,妒媢生患,竟以灭国!他认为英布最后身死国灭,起因是由于怀疑小妾和中大夫有染,从而生出祸患。然而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
我们研究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一件事就去判断,而要依靠大多数事件去判断,毕竟任何矛盾的爆发都不是一瞬间完成的,而是之前矛盾的积累。而在当时楚令尹就说出了英布造反的原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他认为英布的造反不是由于嫉妒而生出的祸患,而是因为韩信、彭越的死,而怀疑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才会造反。太史公简单地说英布造反是妒媢生患,这是片面之论。
如果没有英布,楚汉相争结束的不一定那么迅速,英布的反叛,导致楚国后方不稳,给了刘邦夺取天下的机会,但是后来于汉有功的韩信、彭越相继以造反的名义被杀,就刺激到了英布,兔死狐悲,不免于拼死一搏的心态。故知司马迁妒媢生患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对秦帝国的惊恐
秦末汉初,英布的人生充满传奇。英布年少时,就有相士对他说"当刑而王",果然不久之后,英布就犯法而受到黥刑,所以英布又被称作黥布,此时的英布并不是如同寻常人那般唉声叹气,躲避旁人异样的眼光,而是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大有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风范。
受刑后的英布被发往骊山给秦始皇修陵墓,如果英布认命的话,那么后来章邯的骊山大军中可能要多一名名为英布的邢徒,但是英布是不认命的,他与骊山刑徒中的豪杰相交,最终逃脱了秦军的监管,聚众呼啸江河,成为盗贼。
众所周知,秦帝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严密的法律体系和户籍制度,想要逃脱秦帝国的法网监控是相当困难的,商鞅就曾受秦法之痛。英布想要在山林中待下去,就要时刻需要小心秦帝国的搜索和捕捉,时刻紧绷心弦。而时刻紧绷的环境给了英布野兽般的性格,容易受到外部刺激而做出反应。
对项羽的惊恐
英布自从起兵之后,不久就以兵属项梁,并且在抗击暴秦的过程中出了不少的力,史记记载:"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
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连惜爵的项羽都要给英布封王,可见项羽对英布的信任,那么为什么后来导致英布背楚奔汉呢?
《史记》记载,齐王田荣背叛楚国之后,项羽向英布征兵,英布托病,只派出了几千兵马,等到楚汉相争,项羽兵败时,英布又托病不辅助楚国,于是项羽开始埋怨英布,派出使者前去责备英布,而英布是什么态度呢?史载:"布愈恐,不敢往",这个"愈"用的比较有意思,说明在这之前英布已经对项羽感到惊恐了,而此时在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不久。
从封王到项羽出兵齐国,这段时间内英布对项羽由信任到惊恐。对于这段时间只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项羽放逐义帝,《黥布列传》有这样的记载:"项氏立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九江王布等行击之。其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
而在《项羽本纪》中却记载:"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这段记载中却没有英布什么事,我不难猜测,英布因为项羽击杀义帝这件事而对项羽感到惊恐,因为项羽背弃盟约而感到惊恐。
从英布对秦国的惊恐,我们可以了解到英布这个人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英布对于项羽背弃盟约,会想到有一天项羽会不会再次背弃盟约,杀掉自己其他诸侯王,所以会对于项羽"恐",然后开始进行冷暴力,拥兵自重,观楚汉相争,而对于项羽的数次问责,则会愈恐。正是由于对项羽的恐惧,所以在英布在背叛项羽之后,不敢带兵去汉,只能间行归汉。
对刘邦的惊恐
刘邦对英布的态度:汉初三大名将中,韩信是主动背楚投汉,彭越是独立的诸侯,依附刘邦,唯独英布是在楚汉相争只是刘邦出于功利而主动去招揽的。刘邦对萧何说:“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於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
可见刘邦招揽英布的目的是留项羽在齐七个月,使他能够夺得天下,这也是刘邦招揽英布的出发点,不是因为其才能,对于英布没有信任和尊重。当英布投奔刘邦时,此时功利已经达到,所以刘邦踞见。等到天下大定,刘邦又故意折随何功,不想给英布封赏。等到随何争功之后,英布遂符为淮南王。足见刘邦的寡恩和对英布的不信任。
英布对刘邦的惊恐:英布起兵造反时对将士说道:"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就是说英布造反怕的只有刘邦、韩信、彭越,而韩信、彭越已经死了,刘邦厌兵不能来,才能造反,可见英布的心里对刘邦有一种敬畏或者说是恐惧。
韩信、彭越相继被杀后,刘邦为了震慑各地诸侯王,给诸侯王分了一碗醢,英布见到之后,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英布对于刘邦杀韩信、彭越而联想到杀自己,毕竟三人同功一体,下一个就是自己,所以担忧。
就像刺猬受到刺激,赶紧树立起尖刺,保护自己。此时的英布出于惊恐状态,稍微一点刺激就可能引爆,所以当英布看到中大夫逃往长安,并且刘邦的使臣前来验证,如同惊弓之鸟受到刺激,感到自己事发,立马起兵造反。
纵观英布的一生,如同一只野兽,活在惊恐的世界中,壮年开始出于秦帝国的惊恐而聚众为盗;而后又出于对项羽的惊恐而背楚投汉,到了汉,又出于对刘邦的惊恐而起兵造反,最终被杀。其像一只惊弓之鸟,稍微有点刺激就收到惊吓,赶紧逃跑或者作出过激反应,如此敏感而惊恐的一生是在可悲可叹。
英布为何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后来又为何被刘邦追杀?
首先,英布在跟随项羽后,受到了后者的器重。在很多关键的行动上,项羽往往让英布担任军队的前锋,这也是对英布勇猛的肯定。在楚怀王立项羽为上将军后,项羽派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英布屡立战功占有优势,于是项羽率军跟英布协同作战,从而击败了秦军主力,迫使秦朝大将章邯投降。
在此之后,项羽又派英布等人领兵趁夜袭击并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万人。紧接着,项羽又派遣英布打败了秦朝函谷关一带的守军,从而一直到达咸阳。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时,封英布为九江王,定都于六,其封地包含九江、庐江二郡。同年八月,英布派将领袭击义帝,追到郴县把他杀死。
项羽不仅器重英布,更是将其作为心腹,连除掉义帝这样的大事,都交给英布来处理。不过,在楚汉争霸期间,英布却背叛项羽,投靠了刘邦。英布背叛项羽,虽然有刘邦一方的游说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苍蝇不叮无缝蛋,在刘邦游说之前,英布已经对项羽阳奉阴违了,这说明英布要么想保存实力,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待价而沽,要么就是其不看好项羽。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中记载:“汉二年,齐王田荣畔楚,项王往击齐,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公元前205年,齐王田荣背叛楚国,项王前往攻打齐国,向英布征调军队,英布托辞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将领带着几千人应征。正是英布的这一行为,不仅让他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也让刘邦认为英布是一个可以游说的对象。
在此基础上,刘邦派遣一位名为“随何”的手下,前去拉拢英布。随何为英布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在楚国使者来时说英布已降汉,使英布投降。随何向英布表示:只要您出兵背叛楚国,项羽一定会被牵制,只要牵制几个月,刘邦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到了那个时候,刘邦一定会分割土地封赐大王。最终,英布杀掉了楚国使者,出兵攻打项羽。
由此,在笔者看来,英布之所以背叛项羽,投降刘邦,目的应该就是追求更大的利益,也即在英布看来,自己帮助刘邦击败项羽,能够获得更大的封地。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公元前202年,英布不仅自己背叛项羽,还策反楚大司马周殷叛楚。到了垓下之战中,英布率军和韩信等人打败项羽,项羽不久在乌江自杀身亡。
最后,项羽死后,刘邦称帝,正式建立西汉王朝。众所周知,在西汉初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淮南王英布成为异姓诸侯王之一。彼时,英布的封地以六为都城,治下的地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从封地面积上来看,确实要比项羽封王时期要大。但是,刘邦和项羽不同,前者是不希望恢复周朝的分封制的。
公元前196年,吕后诛杀了淮阴侯韩信。同样是为西汉建立立下战功的猛将,英布自然对韩信之死报以同情,乃至于因此而心怀不安。不久之后,汉高祖刘邦诛杀了梁王彭越。于是,英布的恐惧一天一天的扩大,担心下一个被除掉的对象就是自己。在此基础上,英布找到了战胜恐惧的办法,那就是造反。公元196年,英布起兵反叛,随即遭到了刘邦的亲自追杀。在被刘邦击败后,英布逃到长江以南,最终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