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见过偏心的 但像雍正这样的母子的确太少见

自古以来母子一条心,普通百姓人家如此,在皇室,母亲的命运与儿子的命运更是紧密相连。

但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胤禛身上,自己的生母在关键的事情上总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到底是母亲无情还是儿子不孝。

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册封为德妃,这时,乌雅氏已经为康熙帝生下了两个皇子,皇四子胤禛和皇六子胤祚(5岁时夭折),正值圣宠。此后乌雅氏又接连为康熙帝生了三个女儿,并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再次生下皇十四子胤禵

如此高产量,足见康熙对她的宠爱,这在当时的后宫很少见,一般来说,后宫佳丽三千,帝王从来贪恋新颜色,女子一过25岁基本上就不再召幸,而乌雅氏在生皇十四子的时候已经是29岁“高龄”了。

乌雅氏能让圣眷多年不断,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当时和她一起册封的还有惠妃、荣妃、宜妃,这三个人都出自名门,有庞大的家族势力作为后盾,而乌雅氏只不过是个小小内务府包衣的孙女。

因为出生寒微,乌雅氏连参加选秀的资格都没有,直接进宫做了端茶送水的“官女子”。但是乌雅氏天生丽质,很快从一干人中脱颖而出,被康熙帝宠幸,生下了皇四子胤禛,随后晋为德嫔。

根据清朝皇子抚育的规定,皇子出生后必须由妃一级别的抚养,而乌雅氏生下胤禛的时候连嫔都不是(次年才晋升的嫔位),所以皇四子刚一出生就被送去佟佳皇贵妃处,而且当时佟佳皇贵妃所生之子刚刚夭折,康熙帝此举也是为了安慰佟佳贵妃的丧子之痛。

胤禛一直被佟佳贵妃抚养到11岁,期间和乌雅氏接触很少,母子之情自然就淡薄许多。以至佟佳贵妃去世后,康熙帝想把胤禛交回乌雅氏抚养,乌雅氏却以“已养有一子(十四子)”为由拒绝了。

而胤禛也不愿意与母妃过多接触,他在后宫行走时常常刻意回避乌雅氏,在宫外则和佟佳贵妃的娘家人打的火热,以佟佳贵妃之子的身份称呼皇贵妃的弟弟隆科多为舅舅。

胤禛此举显然是为了借助佟家的势力。佟氏一门地位尊贵,自是乌雅氏望尘莫及。胤禛自小得到佟佳贵妃的教导抚养,待他如亲子,所以于情于理他都与佟家亲近些。但这多多少少也伤了乌雅氏的心,使得母子之心越离越远。

与胤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亲弟弟胤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乌雅氏生下皇十四子胤禵,此时的乌雅氏得圣宠多年册封德妃,地位早已不同寻常,皇子生下之后自然可以亲自抚养。胤禵从小聪慧懂事,性格开朗,常常逗得德妃开怀大笑,做母亲的自然愈发痛爱有加。

胤禵长大后,文武双全,气质出众,虽一度和康熙帝的关系恶化,但最终因其秉性与康熙帝相似,受到康熙的重用,封为“大将军王”,立功边疆,成为康熙末年最热门的皇位继承人。但世事难料,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胤禛出人意料的当上了皇帝,即为雍正帝。

即位之后,雍正从边关急召胤禵回京,刚到北京便被雍正以借口,革去了“大将军王”的称号,降为固山贝子,之后又命他看守祖陵,不得回京。

雍正对胤禵的处置,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母子关系再度恶化。虽然雍正帝和胤禵都是由德妃所生,但在德妃的心中显然胤禵才是自己最值得骄傲的儿子。当时朝中盛传胤禵将要继承大统之时,德妃虽在后宫,但也有所耳闻,心中也就相信了几分,所以在雍正即位以后,德妃怒气冲冲地言道:“此子不是先皇心之所系”,并拒绝接受皇太后封号。

这为当时朝中怀疑雍正帝是假传遗诏,谋夺皇位的人们增添了信心。母子关系于此降到了冰点。而此后,雍正帝对胤禵一连串的动作,更让德妃对雍正帝恨之入骨,尤其是在雍正拒绝她要见胤禵的请求后,心中更是愤懑异常。

面对如此境遇,德妃气郁在心,病倒在床。雍正帝对此很关心,衣不解带地在一旁伺候,为德妃煎药并亲自喂他吃药,但德妃心意始终不改,身体也每况愈下,与雍正元年(1723年)撒手人寰,终年64岁。

德妃去世一周年后,雍正帝写下了一首诗,回忆起德妃的音容笑貌,感叹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之遗憾。诗曰:慈恩重,难禁涕泪悬。尊荣心莫罄,恍惚岁云迁。物候常如此,音容独渺焉。寝门空在望,一望一凄然!

不管雍正是否出于真心真情,这对母子的关系再也不可能修复,而到底谁对谁错也没人能说的清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