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我说曹操的为人

三国之中,我最推崇的人就是曹操,虽然他的军事才能不及诸葛亮,但却能驾驭上百个足智多谋的贤士;虽然他勇猛不如关羽,但却有千万猛士保驾护航;虽然他在三国之主中出身最为卑微,但却最终拥有最强的势力和最大的地盘。他是三国之中的全才,综合能力绝对第一。

古时是很看重人的身世的。袁绍虽没有多少才能,却凭借四世名门聚集几十万人马;刘备也少有才能,就因为是皇室宗亲才有名士扶持;但曹操,完完全全的一个小人物,全凭自己过人的智慧和政治才能建立起了一支忠于自己的队伍。

在董卓入京都,把持朝政时,朝中人人自危,无能的大臣们除了背地里的埋怨和哭啼,不敢有任何反抗。这时曹操站了出来,愿意冒死刺杀董卓。这样的勇气怎是常人所有!那时的董卓有“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贴身保护,无论刺杀是否成功,曹操几乎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这些难道曹操不知道吗?或是他太忠于大汉而甘愿舍身取义?他知道!他也并非忠于大汉(从后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绝对是为了自己,为了不碌碌一生,他愿抓住任何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他把行刺当成了一次赌博,用生命来赌。

曹操最终行刺无果,匆忙逃走。逃跑途中,被县令陈宫捕获,但陈宫有感于他舍身刺董,决定放弃职位,和曹操一起亡命天涯。一次,二人寄宿在一个朋友家,因为曹操错听那一家人的谈话(以为他们要杀自己),所以杀了朋友的全家。后知道杀错,又匆忙逃走。途中遇见返家的朋友,曹操又杀了这位朋友。陈宫因为这件事,讨厌曹操的为人,弃曹而去。

对于这件事,后人皆认为曹操太狠,我也认为他确实有点儿,但抛开感情,理性分析,我还是赞同他的做法。首先,他杀掉朋友的全家,这完全是意外,谁也不会无故给自己找麻烦,曹操是在认为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做出的本能反应。在生死存亡的问题上,人总是自私的。这一点上,也又不少人也这样认为,顶多只是怪曹操太鲁莽,没有弄清真相就杀人(但反过来再想,假如那家人真要杀曹操,如果曹不能先下手为强,可能真成他人刀下之鬼)。关键是后面,曹操又在途中杀了正要返家的朋友,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我个人认为那是他们分析问题时加上了感情。理智点看,我觉得曹操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曹操自己的解释:如果让朋友回到家,看到一家的惨状,那时怎样的撕心裂肺,他还能活下去吗?(他不会来找我麻烦吗?)不如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免受失去亲人之痛,自己也省去很多麻烦。事实不是如此吗?所以,我认为整个这件事体现的是曹操的鲁莽,并不能说明他有多坏。

曹操后投靠袁绍。那时,天下英雄联合起来抗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虎门关,吕布手下华雄连斩袁绍手下几员猛将,威猛无比。此时关羽主动请战。但袁绍因关羽乃无名小卒,欲乱棍打出。独曹操发现,关羽仪表非凡,绝非等闲之辈,于是替关羽求情,亲自斟酒,并替关羽请战,这才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美谈。后吕布亲自出战,刘关张三人齐上,把吕布打退城内。这本是大功一件,但袁绍对曹操以及刘关张四人却没有任何赏赐,最后,还是曹操自备酒菜为三人庆功。这体现出曹操慧眼识英雄,看人不看出身,有本事就是高人。对于英雄,曹操不暗算,不嫉妒,只是欣赏,结交,正是因为曹操有这样宽广的胸怀,能纳贤结士,才有那么多英雄愿誓死效忠。在遇到徐晃,许褚时,此二人都曾让曹操狼狈不堪,甚至差点丧命,但曹操却不愿背后暗箭伤人,只是用计活捉了他们,然后以诚相待,使他们信服于曹操的宽宏大量,而不仅仅是屈服于他的力量强大。在收服良将这件事中,曹操就如一位持刀英雄,而那些良将就如宝刀,宝刀在别人手上时,对他有致命的威胁,但当宝刀为他所夺时,又成了他称霸的利器,他不会因为宝刀曾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毁灭它。三国中刘备的武功不强,给人的感觉像个文弱书生书中也鲜有描写他和文臣武将一起欢饮的场面,不够豪爽,而且他的手段太少,太弱,我自己的感觉是,若没有诸葛亮镇局,他的手下时刻有叛乱的可能。而观曹操一生,聚众豪饮,对酒当歌,吟赋作诗,不胜其数。对武将,少有君臣之礼,不拘小节,对文臣,曹操则相当尊敬,这使得武将能尽职尽责,文臣能献计献策,为曹操打天下奠定了基础。

“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曹操政治才华的体现,在整个历史政治舞台上也是少有的。在封建社会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哪怕皇上再昏庸无能,在百姓心中也是神。曹操在带军入京以后,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京城,掌握了政权,在这个时候,人是最容易得意忘形的,一般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杀皇帝而自立(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他们很快会成为天下诸侯共同讨伐的目标,最终惨败而亡。曹操很聪明,他知道如果自立为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为了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他毅然放弃了称帝的想法。有了皇帝在曹操手中,诸侯不敢进攻(怕落下叛乱之名而不得人心),且可以随意假借皇命,排除异己。(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