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影视剧和书籍当中,都将李莲英刻画成阴险狡诈的人物。他凡事都站在慈禧的立场上,处处与光绪皇帝做对,甚至在慈禧面前说光绪的坏话,挑拨二人的关系。最后,他见慈禧将死,便毒杀了光绪。其实,这其中不乏有不实之言。那么,历史上光绪与李莲英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我想,这里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矛盾升起,爆发冲突阶段。光绪四岁入宫,事事都在慈禧的监管之下,如果有一件事做得不好就会遭到慈禧严厉的批评。他登基十余载却始终不能亲政、掌权。可以说他是怨恨慈禧的。但是,怨恨归怨恨,单凭光绪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与慈禧抗衡的,他也只能将怨气撒在别人身上,而这个出气筒就是李莲英。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监管光绪的事情都是慈禧交由李莲英办的,在皇上眼里,他就是慈禧的走狗,自己的敌人,而且李莲英又是宫中的太监,光绪当然可以将自己对慈禧的不满间接地发泄到李莲英身上。但那时的李莲英也想巴结一下这位年轻的主子。据《李府见闻》记载:光绪选妃的消息传开后,李莲英就像把自己的二妹献出来给光绪做妃子,并且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赞成。但是光绪以“祖宗之法:汉人不可入宫为妃”这个理由拒绝了。事实上,光绪并不是碍于“祖宗之法”,这只不过是一个理由,光绪满意的是李莲英这个人,或者说光绪根本就瞧不起他这个阉人。可以说,这一次李莲英在光绪那里碰了钉子,心中存了些怨气。《戊壬录》记载:慈禧六十大寿前夕,光绪领着大臣在习艺所练习礼仪,大家都按时到了,只有李莲英迟到。光绪大怒,下令廷杖四十。这是二人冲突最激烈的一次。在此之后,光绪还打过李莲英一次:那是在光绪准备发动变法前,慈禧派李莲英偷听光绪在朝堂上和大臣们说些什么。李莲英躲在殿后窃听,散朝后光绪走后门而出,李莲英躲避不及,和光绪撞了个满怀,光绪知道他是来偷听的,恼怒之下抬手就打了李莲英一巴掌。慈禧得知后大怒,命光绪跪着,直到吃饭也不让他起来。可见,这时的光绪和李莲英之间的矛盾还是很大的。两人的较量之中也是光绪占上风的时候多些。毕竟光绪是主子,李莲英是奴才。对于李莲英,光绪可以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李莲英也只有将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充其量跑到慈禧那里哭诉一下,发点牢骚,进点谗言。就算慈禧宠爱他,也不能为了一个奴才而教训一个皇帝。所以说,李莲英在这一阶段的处境其实并不好。
第二阶段:矛盾缓和,相互友善阶段。光绪真正亲政的时间也就只有十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被慈禧幽禁在瀛台,监管太监就是李莲英。这时的光绪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落魄的帝王,而且还落到了他的死对手的手里。但这时的李莲英动了另一个心机:缓和和光绪帝的矛盾,改变和光绪帝的关系。厚黑教主李宗吾评价李莲英时说:“光绪被囚禁在瀛台的时候,慈禧派人送去的食物都是馊臭的。李莲英常以请安之计,将糕点藏在袖子中带给光绪,使光绪感恩戴德。”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也记载:庚子年在慈禧与光绪西逃的路上,李莲英看光绪身上穿的衣服单薄,便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了光绪。《德宗遗事》中说:“两宫回銮的时候,慈禧的行宫铺设华丽,供给充备,李莲英次之。而光绪的行宫中竟然连被子都没有。李莲英伺候慈禧就寝,就来到光绪的寝宫,看到皇上什么也没有,冻得无法入睡,便跪下来,哭着说:‘奴才该死!’又将自己的被子抱来给光绪盖上。所以光绪日后还说:‘若无李谙达,朕活不到今日。’”可见,在光绪落魄的时候,李莲英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伸出援助的手帮助光绪,让光绪对自己感恩戴德。据传言,光绪临死的时候,他的弟弟醇亲王载沣来看望,光绪留下遗言:“要善待李莲英”。这个传言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再去核实了,但是,可以看得出,后期光绪和李莲英的关系缓和了不少,起码在表面看起来是没有矛盾了,并且光绪去给慈禧请安的时候如果遇到李莲英还和他说几句话。光绪病重,李莲英见光绪身边无人,便偷偷地告诉隆裕皇后,让她去瀛台看望、陪伴光绪。可以说这个时候李莲英应该算是善待光绪了。
我个人认为,李莲英从一开始就没有和光绪结怨的想法,甚至想巴结、讨好光绪。李莲英是个聪明人,他能够伺候慈禧这么多年荣宠不衰,说明他一定有一套很好的处世方法。他曾目睹了自己的前任安德海之死,所以能够摆清主子和奴才的位置。深知自己即使红得发紫,也只是一个奴才;光绪即使落魄,也是皇上,是主子。因此,他虽然官居二品,却总是以低姿态出现。李莲英最大的本事就是广交善缘,所以上至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李莲英都能够和他们说的上话,拉的上关系。他知道自己不能树敌太多。慈禧是他最大的靠山,他也是凭借慈禧才红起来的,但是慈禧太后毕竟是一个暮年老人,而光绪则年富力强,青春鼎盛。如果自己开罪了光绪,一旦太后归天,必定没有好下场。所以,不如讨好光绪,拉近和他的关系,也是为慈禧百年之后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李莲英会拆台,也会及时地补台,就是在这一拆一补之间,让许多人对他感恩戴德,也凭借这个收取了大量的钱财。所以,如果我们说李莲英善良当然是言过其实,但是,他觉得算得上有心机,有长远的眼光。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他划到慈禧那一边,认为他事事与光绪做对,他和光绪之间应该是一种微妙的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彼此相安无事,甚至可以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