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教育自己的小孩,我都会给她讲周总理节俭的故事,告诉孩子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那是很大很大的官,可是他吃饭的时候呢,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不仅如此,周总理吃完饭,还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
我不苛求孩子能如周总理那般节俭,可是浪费就是可耻的。现在孩子五岁了,基本上能做到打到碗里的饭菜能不浪费,也算是不错了。
可是孩子有些童言无忌的问题,我却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曾问过我,为什么周总理那么大的官都知道节俭,可电视里却为什么经常报道很多贪官生活很奢侈呢?是不是更大的官才节俭,小一点的官就不用节俭呢?那她长大后就做小点的官就行了。
我只能告诉她,贪官最终下场不好,周总理却能流芳百世。可是她小小年纪哪里懂得流芳百世、被后人敬仰是什么意思。
而一代伟人周总理,感人的故事又何止节俭呢?他从不占老百姓便宜这一点,也值得所有当官的学习。
因工作繁忙的原因,周总理不能经常回家吃饭,往往是工作到哪里,就在哪里简单的解决吃饭的问题,然后每次餐后周恩来都会一分不少的付钱。
一次,周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完外宾后,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周总理只好在饭店吃了顿便饭。他的秘书在一旁早已算好了这顿饭钱,一共是2元8角钱。吃完上车后,周总理问秘书饭钱结了没有,秘书这才发现临走时忘了。周恩来当即批评秘书,让他赶紧去把钱付清。还有一次,周恩来发现饭店少算了一份小菜钱,也让秘书去补上。
也许有很多朋友还听说过周总理三次付饭钱的故事。
周总理陪同外部游西湖的照片
故事是这样子的:
1973年9月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问中国,在周总理的陪同下一同游览杭州西湖,当时一行人商谈甚欢,到了饭点就选择了在西湖边上的一家饭点就餐。
吃完饭后,浙江省的同志说要尽地主之谊,所以这顿饭就由省里报销,周总理不让说是他请客,自然由他付钱。饭店经理知道不收钱,周总理会不高兴,所以就说给十块钱就可以了。
可是周总理他们一行十几个人,那么丰盛的一顿饭十块钱肯定不够,周总理说:“这许多菜,十块钱怎么够?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便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多收了五块钱,不料总理有些生气地说:“我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一样付钱嘛!”最终,饭店又加收五元。
事情到这还没结束,周总理一行人离开一小时后,机场来电话通知饭店,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又留下一些钱付饭费。捧着周总理留下的饭费,饭店员工被感动了。最终饭店觉得应该尊重周总理的吩咐,按价收取,于是他们便列了一张清单,上面详细的记录了每样菜多少钱,扣除实际应收的钱后,将清单和剩余的钱一起寄回了北京。
可是让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后悔的是,因为他们一次大意,竟让周总理“欠债”了,而且再没机会还上了。
周总理的贴身卫士高振普将军曾在他的新书《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中,有过这样子的记载:
病重入院的周总理,后来连吃饭都很困难,有一天听医疗组负责肠胃消化方面的专家陈敏章介绍,说北京饭店有一种汤做得很好,营养丰富。工作人员知道后很高兴,高振普更亲自开车去了北京饭店,定制这个汤。
饭店的领导早已知道总理生病,听说要做个汤,他们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能为总理的康复尽点力。
这个汤很好喝,而且喝起来很容易,让周总理很满意,询问了高振普是哪家饭店做的,并嘱咐一定要足额付款。高振普回答说,他已经付清汤钱了,请周总理放心。
见周总理喜欢喝他们做的汤,北京饭店的厨师和工作人员都很高兴。后来他们又给周总理送来了一份汤,可是这个时候周总理已经改成了鼻饲,不能进食了。高振普说要把汤钱先给了,饭店方面却说,周总理会转好的,他吃的好,下次还会要,到时候一起算就行了。高振普和其他工作人员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高振普和其他工作人员当时要照顾病情加重的周总理,便把这件事给忘了。
周总理去世后,他的卫士长张树迎和高振普想到了这件事,便打电话找到了北京饭店的齐经理。他哭着说:“总理都不在了,你们怎还想着这件事,这钱不能收,不能收。”他连说了几个不能收,悲痛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张树迎便对高振普说,要不就算了吧。所以这碗汤钱至今也没交成。
可是现在高振普却为自己当时的行为后悔,因为他们觉得对不起周总理,周总理一生都未占别人的便宜,却因他们而欠了一顿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