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历史上真正的郭嘉是什么样子?郭嘉是怎么死的?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三哭郭嘉?

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曾任曹操手下军师祭。郭嘉21岁的时候在袁绍手下做谋士,但是袁绍为人好谋寡断,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于是选择离开了袁绍。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戏志才去世,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郭嘉辅助曹操11年后,38岁因病去世。

郭嘉在《三国志》陈寿记载为:“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曹操也极力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但是郭嘉在三国谋士中,智谋和治理天下的能力其实并不强,郭嘉最强的是分析能力,或者说郭嘉对人心的理解很透彻,也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心理学家,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对曹操的帮助也很大,曹操在行动之前,郭嘉都会分析一下敌将的心理和战略形势,帮助曹操分析并决断;在是否诛杀刘备这件事上,郭嘉也是从人心上分析了利弊,程昱建议杀了刘备以绝后患,而郭嘉为了曹操的以后的声望考虑,认为应该留下当时声望很高的刘备。

谋士分两种,一种是出主意,一种是帮忙拿主意。曹操前期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这五个人里面四个人是善于出主意的,只有郭嘉是善于帮着拿主意的,也就是在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帮助曹操进行决断。

在正史里面,曹操的首席军师是荀攸。南攻张绣、东征吕布、破文丑、烧韩猛,离间袁家兄弟,都是荀攸的计策。曹操说过“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意思就是说只要打仗荀攸每次都跟随着我出谋划策,所以荀攸才是曹操真正的谋主。

第二个军师就是贾诩。曹操说过“使吾信重于天下者,子也。”官渡之战中他和荀攸一起画谋。夺取了荆州,他劝曹操不要伐吴;对付马超,是他提出的离间计;使得马超和韩遂自相残杀;甚至在曹操立嗣犹豫不决时还是问的贾诩,陈寿说道:“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意思就是曹操的谋士里面荀攸贾诩这两个人算无遗策,有张良陈平的风采。

相比荀攸和贾诩,郭嘉并不擅长出策这一类型,而是倾向于判断和分析。在官渡之战前期,曹操犹豫不决甚至都想投降袁绍,是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奠定了曹操的决心。官渡之战主要是许攸提供关键情报,而荀攸制定详细作战计划,荀彧留守后方,这才是胜负的关键点。

郭嘉是怎么死的?

公元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

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郭嘉去世的时候,年仅三十八岁。真真是天妒英才,死后谥曰贞侯。

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三哭郭嘉?

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的最有谋略的谋士,可惜天不假寿。郭嘉生前死后,曹操曾三哭郭嘉。一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丸的行军路上。按照《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说法,当时“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服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郭嘉年纪比曹操小得多,作为下属,生病之时,领导前来探视问计,已属难得和高看,哪能指望领导伤心流泪!可是,这位大领导曹操就真这样哭了一回!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二哭郭嘉发生在当年九月,曹操讨平乌丸三郡回师到达易州时。郭嘉已经病得很严重,奄奄一息。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问疾者交错”。即一遍又一遍地问候。郭嘉一死,他“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节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操亲自参加了郭嘉的葬礼,哭得很伤心。并且对荀攸等人说,他打算让郭嘉做他的接班人。可是他却中年夭折,难道这是命吗?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犹张良之于刘邦。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没有郭嘉恐怕难以想象。所以,郭嘉死,曹操大哭、特哭,确实是发自肺腑的,很真诚。

三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大战回归的路上。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的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的记载是:“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当时主要谋士都在。曹操怀念郭嘉,毫不掩饰对众谋士的失望,认为如果有郭嘉在,绝对不会让他吃这样的败仗!真让一帮谋士无不黯然自惭,无地自容。听,那一声接一声的“哀哉,痛哉,惜哉”,让我们听到了曹操呼天呛地的号啕。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打击,犹似雄鹰折翅。他此一哭,与其说是在懊悔与自责,不如说是对统一中国梦想的破灭和绝望。所以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