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刘邦称帝后为何不许天下人再提“项羽”?说说古代称呼名、字讲究

刘邦打败项羽后,着手处理楚地事宜。大多数百姓均追随刘邦,但唯独鲁县(今山东曲阜)百姓就是不降。毕竟项羽生前被封为鲁公,所以为项羽守节。刘邦气的不行,其他地方都很顺利,凭什么鲁县就不能拿下?干脆屠城算了!

大臣们纷纷劝阻,项羽刚死,鲁县百姓尽忠,不可以简单粗暴的对待,要善于利用,反而对皇上的仁义传播大有裨益。刘邦想来也对,得人心者得天下。特别以鲁公之礼厚葬项羽,并在项羽的墓前大哭一场,成功赢得了曲阜百姓的心。

但刘邦是假惺惺的哭。项羽的死,亲者痛,仇者快。作为自己一生的仇敌,项羽的死,让刘邦很是开心。但他不得不哭。而且前前后后哭了三回。这场秀,小编给项羽100分!对于男子汉大丈夫来讲,掉眼泪不是爷们,哭祭项羽让刘邦的形象扶摇直上,成本极低。

刘邦心里一直对项羽耿耿于怀,心中存有愤懑之气。他规定,天下人不允许再称“项羽”或“项王”,只能叫“项籍”。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侮辱项羽,即使人变成白骨,也要他永世不能翻身。为什么不用项阿狗,项阿猫等恶名侮辱的更彻底呢?太low好嘛。刘邦表面上要尊重项羽,尽管心里非常不情愿。项羽,名籍,字羽。反观刘邦,他本名刘季。这个很好解释,古代人按照出生顺序,分伯仲叔季,季是最小的儿子。刘邦排行第三,估计有个早夭的哥哥叫刘叔(有一说是个姐姐)所以叫刘季。后来刘季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说白了,就叫刘三。刘邦家里穷,被叫刘三无所谓,但作为西楚霸王的对手竟然是一个叫刘三的家伙,气势上就弱了好多。刘季登基后改名刘邦。邦,国也。

古人对称呼姓名有着严格的规定:小孩出生三个月后,父亲命其名;长对幼,直呼其名并无不妥,自称亦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也就是成人后,请高人赐字,以后在社会上就称呼其字,如果再称名就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平辈之间互称字。如果刘邦直呼张良其名,这是“犯讳”,张良肯定不开心,而是要称“子房”。还有“号”,也称“别号”,是自己起的。我们熟悉的苏轼的号“东坡”,自称“东坡居士”。

所以,用“项籍”取代“项羽”,实际上就是让天下人承认成者王侯败者贼。这是一种舆论上的高压,刘邦要让那些还在心里怀念项羽的人彻底死心。

偏偏有人不服。

项羽旧将郑君虽然归顺刘邦,但仍称项羽或项王,闭口不提项籍。他的内心中始终把自己当成楚国臣子,对项羽有着不可泯灭的崇敬。刘邦下令项羽旧部凡是称“项籍”的人均可以加官进爵,凡是冥顽不灵继续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人将格杀勿论。其他人都屈服了,但郑君认为气节比官禄更重要,独不奉诏。刘邦杀一儆百,将其赶出朝廷,永不录用。

郑君虽然断了仕途,但不后悔。

姓名无非是一个区别他人的代号而已。无论是被称“项羽”还是“项籍”,这样的小把戏都改变不了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勇冠三军叱咤天下的“项王”!千百年间,人们记住的是刘邦三哭项羽的虚伪和狭隘,项王死于垓下的悲壮和无奈。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