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光从小说当中我们就知道刘备属于受到推恩令影响的汉室后裔,所以东汉末年的刘备一穷二白,只能以织席贩履为生,而当时其实还有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他们都是汉室后裔,只不过小说中只是一笔带过而已。
在很多读者眼中,荆州牧刘表与益州牧刘璋都是庸弱之主的代名词。事实上,《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塑造刘备坚韧不拔的形象,才刻意弱化了这两个位高权重的汉室宗亲。历史上的刘表只身闯入荆州,短时间内便平定各路匪寇,还成功取得各大士族的支持,这是何等之气魄与手段?
反观刘璋,他统领益州多年,以仁政爱民为手段,得到了蜀中百姓们的大力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刘璋的爱民如子是真正的为百姓考虑,而并非是刘备那般博取虚名并收买人心。不仅如此,刘璋手下还人才济济,单从武将而言,就有三员将领因其出色的带兵能力而得到刘备的由衷称赞。他们分别是吴懿、李严和马忠。
首先来看益州宿将吴懿。吴懿本是兖州陈留郡人,早年跟随刘璋之父刘焉入蜀,任中郎将一职,妹妹吴氏则在刘焉的安排下与刘瑁联姻。刘璋继承父业之后,吴懿继续得到重用,加上他与刘氏的姻亲关系,隐隐成为益州集团的核心人物。刘备入蜀后,为获取到益州士族支持,迎娶吴氏为夫人。如此一来,吴懿随之成为蜀汉集团的国舅爷。尽管吴懿地位很高,又享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非只是个纨绔子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吴懿曾多次有过亮眼表现,“建兴八年,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瑶,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迁左将军。”事实上,吴懿曾先后击败曹魏名将费瑶、郭淮等人,称其为名将可谓是名不虚传。
其次则是文武兼备的李严。在不少读者印象中,李严不过是个文官,事实上李严的带兵能力丝毫不逊于他人。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可以看到,在面对着数万人的叛军之时,李严仅带领五千人马就成功消除匪患,将乱贼悉数荡平。自此之后,刘备对李严更加器重。不仅如此,李严也被刘备安排为托孤重臣,以此来制约诸葛亮一手遮天。不难发现,刘备对于李严是十分信任的。
最后则是善于安抚教化蛮夷的马忠。在刘备兵败夷陵之后,名不见经传的马忠带着五千巴郡守军前来支援,在刘备与马忠一番交谈之后,刘备高兴地对刘巴说道:“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黄权本是蜀中名士,在刘备入蜀以后深受后者重视。然而在刘备心中,马忠作为将领,却能与贤臣黄权相提并论,可见其个人才能之突出。果然,马忠的表现并未让刘备失望。在蜀国后期,马忠曾多次平定过各地叛乱和边境纷争。在他后来镇守南方之时,马忠还采取刚柔并济的政策,彻底令南方蛮夷归心于蜀国。
那么既然当时刘璋手下猛将这么多,又经营有方,为何后来还是输给了刘备呢?
其实刘备还没进入益州时,刘璋手下的张松和法正等人,就已经准备投靠刘备了。刘备和刘璋翻脸后,吴懿、李严、孟达等人均投降刘备,整个益州有不少人不战而降,完全一边倒的支持刘备,要知道刘璋在益州已主政数十年,却落得如此下场,这与刘备和刘璋的形象有很大关系。
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又是汉室宗亲,以兴复汉室为口号,在道义名声上已超刘璋,刘璋虽经营益州多年,也素有仁义之名,但刘璋在处理与当地豪族的关系时,显得过于软弱,这让外来流民组成的东州势力也大为不满,双边不满意,让刘璋也得不到更多的支持。而最先投靠刘备的那一批人也多是东州势力。
益州本不该刘璋主政,刘璋能够上位是因为刘璋没能力,益州豪强赵韪扶持刘璋上位,主弱臣强,赵韪之意不言而喻,益州内部几次发生叛乱,先是娄发、甘宁、沈弥的叛乱,被赵韪平定,后是赵韪的叛乱,被支持刘璋的东州军平定。再后来就是张鲁割据汉中,刘璋除了杀了张鲁母亲及族人,拿张鲁一点办法都没有,刘璋主政益州数十年,连张鲁都无法搞定,弄得最后还要靠请刘备入川打张鲁,不请刘备等于自生自灭,请了刘备又是引狼入室,把益州都赔上了。可见刘璋领导能力确实不行,至少与刘备相比差了很远。
刘备军的战斗力确实强悍,虽然人数没有刘璋多,物资补给没有刘璋多,但战斗力比刘璋军强多了,刘璋军中战斗力强的白水军督杨怀和高沛被刘备诱斩,刘璋军中的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在涪城被刘备军击败,围雒城时张任被杀。之后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入川,遇城破城,分别降伏益州大半城池,合围成都,刘璋投降,如果不是刘备军战斗力强,刘璋必死守不降,时间一长,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