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邓小平的一言拍板,改变了一代青年的命运,也打开了一扇公平之门

【历史来了 历史快评栏目第160219期】高考是每个人必过的一座独木桥,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在这场全国大考中拔得头筹,以后方能一路平坦。所以每年的6月,全国都涌起一股高考风,最让人关注的便是高考。但是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孩子们的选择多了起来。如果放到四五十年前,就绝不是这样了。对于四五十年前的学子们来说,高考的的确确就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就一定要在千军万马中度过那座独木桥。

高考的再度启用,是因为文革后邓小平复出对于科技教育的严抓。在决定恢复高考后,各大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认为生源的质量更为重要,所以对于参考人员并不做要求,面向外界的公告中也说到,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青、复员军人、应届毕业生届可以参与高考,并且由各省市自主命题,分文理科进行考试。消息一出,人们都是喜大于惊。因为当时的年代特点,大学生是十分吃香的一类人。国家和企业对于知识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几乎是供不应求的。所以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全国上下的学习气氛格外高涨,几十万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终于到了考试的时候,积压了十年的考生要奔赴迟到的考场,理论上有3000万人可以参加,因为各种原因,实际参战的有570万,在当时也算天文数字了。参加考试的人个个都摩拳擦掌,希望一举中的,但又怕自己复习的不全面名落孙山。总而言之,伴随着开考的铃声,570万人开始了事关命运的答卷。但是试卷并不难,试题分量、难易程度、及题型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这和今天的高考简直不能比,就算拿给初中生做,也绰绰有余了。但是对于这些经历文革的学生来说,就不简单了,更别说那些半路出家的工人农民了。

今天的高考,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十二年应试教育的一份答卷,不管完美与否,对于后半生的影响并不大。对于四十年前的人们而言,高考就意味着分配好的工作和稳定的生活。但是不管是四十年前的学子还是今天的我们,都明白知识的重要性。现在高考或许已经不会改变人生了,但是知识却永远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历史来了用最理性的角度,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中国军事和军事史林。想了解的更多军事内容 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平台:newnewtaotao 期待你的加入。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