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24岁成中共最高领导,犯与王明同样的错误,毛主席却说他有原则

在中共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位最高领导人,他同王明一样,犯了左倾路线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但毛主席却认为他有原则,周恩来说要永远记住他,王震说他是一个好人。

这个就是博古。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上个世纪的零零后,很年纪。朱德是上上世纪的八零后,毛主席跟周恩来是上上世纪的的九零后。

博古出身于名门大户,他们家在无锡的房子占地二千多个平方。

博古十七岁到上海大学读书,十八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第二年去了莫斯科留学。

这一段留学生涯很关键,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他结识了早一年来到莫斯科的王明,成为王明为首的小集团的重要成员,当时有一个说法叫“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王明是头头,博古是干将,这里面还有一些比较熟悉的名字,比如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等等。

可以说,博古一开始就是跟王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此后,王明博古先后回国。1931年,在苏联的支持下,王明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成为主要领导人。

博古成为了共青团书记,他本来不参与中共中央的工作,但出了一个意外。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周恩来、王明都不便于公开活动。而顾顺章不认识博古,所以博古开始进入中共中央主持工作。等周恩来前往苏区后,博古更是成为了中央的负责人。当时博古还只有24岁。

因为年纪轻,又没有一线的战斗经验,所以盲目支持了苏联的军事顾问李德。

李德是德国人,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被苏联派来指导红军。他不来红军打得挺好,林彪、彭德怀屡屡挫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他一来出事了,这位外来的和尚照搬苏联经验。要红军放弃游击战,搞阵地进攻,夺取大城市。这样一来,正中蒋介石下怀。最后红军反“围剿”失败,按毛主席的话说是:“只好两条腿走路,一万二千五百公里的长征是光荣的,但实际上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

在这其中,博古跟王明是支持李德的。博古还给李德当过媒人,介绍了一个中国姑娘给李德当老婆。

但王明跟博古还是有区别的,王明是中共一直批判的,而对于博古,批判声则要小得多。这其中的原因是博古的错误比王明轻,而且比王明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苏区时期,博古其实很欣赏红军的游击战术,而且很尊重毛主席。1931年,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博古做为中共中央负责人,提议毛主席为苏维埃主席,张国焘与项英为副主席。

长征一开始时,毛主席曾经主动提出来,要留在苏区打游击,这个方案要是实施,那对中共的影响不言而喻,幸亏博古最终劝毛主席一起长征。

在遵义,博古主持会议,总结了五次反“围剿”的错误,最终这次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的军事领导三人小组,决定军事由朱德跟周恩来为总指挥,毛主席是周恩来的副手。

遵义会议一般被认为确立了毛主席党内跟军内的核心地位,其实不太全面,只是思想上确立了。组织上,博古还是负责人,只是博古主动让出了很多权利。

遵义会议之后,部队经过打鼓新场,开会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与王稼祥的三人指挥小组,毛主席才正式成为军事负责人。

而接下来,周恩来做工作,让博古交出了组织权。当时周恩来找到博古,说中国革命要打倒蒋介石,而蒋介石这个人文武双全,又有手腕,我们需要找个比他强的人来领导我们,我考虑了很久,觉得这个人是毛泽东。

博古二话没说,就把中央委员会的印章、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印章与中央书记的条形章全部交给了周恩来。可见,博古心胸还是很坦荡,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

博古对自己的左倾错误认识也很深,开会检讨,对反“围剿”失败的错误大包大揽。这跟王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后,博古又大力反对张国焘搞分裂主义,坚定的站在了毛主席跟党中央这一边。所以,毛主席说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此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博古跟周恩来、叶剑英一起到西安参与谈判,做出了很大贡献。

抗战时期,博古主要负责抗日宣传,领导创办了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1946年,博古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4月回延安时,乘坐的美国运输机失事,与同机的叶挺将军、王若飞一同遇难。

博古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博学多才,为人也很豁达。他的去世是中共的重大损失。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