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年初九,我在省立同德医院坐诊,连续接诊了两个痛风患者。
第一个来的是我们施姓本家,是个大学教授,在杭州工作。他痛风多年,三个月前就来配过中药,之后病情稳定,再加上工作一忙,就没来续方。
他说,这次过节,喝了点酒,痛风发病了。
“难道一点酒也不能喝吗?”他向我诉苦。
我说,你肯定不是光喝酒了,饮食也有问题。
他说,老家在江苏南通,靠海吃海,吃了些海鲜。
怕我误会,他强调自己平时还是很注意的,酒几乎都不碰了,这次是春节应酬,难得亲友聚会,喝了点,海鲜吃了些,但并不多,没想到还是发病了。
来就诊的时候,他的左手腕关节,连及鱼际,一片红肿,按一下,痛得很。他之前吃了一些西药,两天前还要肿,痛也更厉害。
他的目的很明确,还是希望通过吃中药来治疗。
另一位患者姓林,40岁,是第一次来找我看病。
林先生是搞技术的,平时疏于保健,每次痛风发作,就吃几片秋水仙碱,痛止住就停药了,从没吃过中药。
他问我,还有没有更好的药,不让痛风再发作。
我问,你日常饮食有没有注意?他说,不注意,酒照样喝,肉照样吃。
我说,你这痛是吃出来的,不管好嘴巴,没有断根药。
他似乎第一次听到这种让他绝望的答复。嚅嚅地问,难道就不能断根了?
好在不忙,候诊的几个病人也愿意听,我做起了科普:痛风是能控制的,但要治愈还要你的配合,规范用药,注意饮食起居。
我告诉他,秋水仙碱是急性发作期用药,应急性治疗,后期吃排尿酸药。这是西药的治疗方法。
那么中药怎么治疗?林先生又问。
我说,你现在尿酸600多,连续喝中药,降到400多之后,可以改为小剂量维持性治疗,现在每天一剂两包药,以后两天一剂每天喝一包。
如果继续稳定,再改用丸药或者膏方,一次处方,吃上两个月,蛮方便的。
当然,饮食还是要注意的。急性期尿酸500多,要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尿酸降下来以后,嘌呤偏高食物可以选一种,少量食用。
老中医施痛风茶用的是药食两用之品,有降尿酸的金银花、车前草、木瓜,有益气补虚的黄芪、陈皮,养血通痹的西红花、桃仁等。
一天两包,随身携带,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