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阳内动,血瘀痰浊,闭阻经络是中风病的基本病理。
其临床表现如四肢拘急、舌强言謇、肌肤麻木、口眼斜等,无一不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风阳内动,经络阻滞的表现,且该类症状从起病初期即得,会跟随中风患者整个疾病过程。
对上述症状的治疗,曾老推崇著名医家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中风病的经络闭阻与一般意义上的“瘀”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络阻更为深伏,病变也更为复杂。
尽管对血瘀与络阻不能简单地比较轻重,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对于络阻的治疗更为棘手。这显然与“络”之所在及络阻形成的过程密切相关。此外,“络阻”还可理解为一个阶段或过程,病变由“经”到“络”,反映的是一个由气至血、由浅入深的过程。
关于通络的方法,叶氏有辛润通络和辛咸通络之法。所以用辛者,叶氏认为“辛散横行入络”,且多能行气、散结、止痛。
辛润通络常用当归尾、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威灵仙、秦艽、降香、延胡索、络石藤等。
辛咸通络多选用虫类药,所以然者,叶氏认为虫蚁尤能搜剔络道邪气,“飞者升,走者降,灵运迅速”,功专“追拔沉混气血之邪”,“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叶氏效法仲景治劳伤血痹诸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如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地龙等,轻灵流通,松动痼疾,搜剔络中病邪,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
故曾老在整个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超急期过后,十分重视息风、通络类中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