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水分,能降低血液粘稠、降低各类血栓、中风的发生率,这件事,经常看我们健康圈的朋友们肯定不陌生。
但是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喝上一杯,预防效果更好!
具体都是那些时刻呢?今天,我们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夏朋滨老师,来为大家仔细讲讲!
关键时刻一:起床后补充夜里流失水分
这杯水大家肯定不陌生了。早晨是人体生理性血压升高的时刻,血小板活性增加,加之睡了一夜的觉,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
起床后饮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从而降低血栓风险。一般来说,牛奶、果汁、冰水以及盐水,都不适合作为早上第一杯水饮用,温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时刻二:晨练前后补充流汗散失水分
不少人都习惯晨练后喝水,但夏朋滨提醒,晨练前就应少量饮水,这能降低运动引起的脱水、血液黏稠的风险,从而有助预防血栓。
气温高时,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但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一般150~200毫升即可。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关键时刻三:饭后半小时降低血液粘稠、防止烧心
饭后不要立刻喝水,否则会冲淡、稀释唾液和胃液,使蛋白酶的活性减弱,影响消化吸收。
建议饭后半小时再饮水,200毫升左右,有助于缓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但要小口小口地喝,否则频繁、大量饮水容易烧心。容易烧心的人宜在饭后2~3小时,每间隔20~30分钟喝3~4小口。
关键时刻四:下班前补充一天忘记喝的水
上班族常常会因忙碌的八小时工作而忽略了饮水,从而给血栓的侵袭提供了可乘之机。
建议这些人养成下班前喝几口水的习惯,一纸杯的量就足够了,别喝太多,否则容易在下班路上“尿急”。
关键时刻五:睡觉前提前补充夜间流失,防脑血栓
睡前应抿两口水再睡觉。因为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
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缓解该现象,从而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此外,老年人睡前最好在床边常备一杯水,感觉口渴时马上喝几口。
热水、茶水、凉开水哪种最好?
一杯热水,8大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
夏朋滨老师说,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人体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温阳暖体的效果。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人用40℃~45℃的水浸泡双脚半小时后,全身血液流量会增加10~18倍。
2.加快新陈代谢
温热作用能刺激人体激素的分泌,比如甲状腺、肾上腺激素等,从而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方玲曾说,尤其是皮肤温度增高,身体微微出汗,更有助于毒素的排放。
3.消耗身体热量
喝热水、泡热水澡有助于人体释放能量。尤其是泡热水澡,能放松身心,恢复肌肉弹性,还能消耗大量热量。英国拉夫堡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泡澡1个小时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步行半个小时,常泡热水澡还有助预防糖尿病。
4.增强呼吸功能
喝白开水能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对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十分有效。此外,吸入水蒸气有利于口腔、鼻腔黏膜保持湿润,不仅能阻止感冒病毒的入侵,还能帮助清除肺部黏液。
5.消除大脑疲劳
当体内积累了一定的“沉积物”时,人就感到疲劳。洗热水澡、喝白开水能加快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使人感到疲乏的物质,改善大脑血液供应,同时还能抑制大脑皮层中枢神经兴奋,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
6.缓解局部疼痛
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热敷等方式能增加损伤组织的血液供应,缓解局部疼痛。比如痛经时可用毛巾热敷,能起到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7.减少疾病发作
泡脚对全身各脏腑都有保健功效。脚上的足三阴与肝、脾和肾有关,足三阳则与胆、膀胱和胃有关,利用温热作用加强脚部的气血循环,利于全身提神健气,预防疾病。
8.提高交际能力
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发现,在39℃的水中洗澡可改善自闭症患者的交流能力。在较温和的环境中生活的人,其交际能力也要强一些,免疫系统也更活跃,对于疾病的抵抗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