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节,尤重调养,勿忘饮食调和。葱白煮粥,有益无害。您不妨多了解一下葱白煮粥的真谛……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饭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大葱,主产于秦岭淮河以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品种有:山东章丘大葱、陕西华县谷葱、辽宁盖平大葱、北京高脚白大葱、河北隆尧大葱、山东莱芜鸡腿葱、山东寿光八叶齐葱等。
山东人喜食的章丘大葱,其特征为:“茎长而粗,葱白肥大脆嫩,辣味淡,稍有清甜之味。茎粗三至五厘米,重有一斤多。”
老舍先生有篇文章《到了济南》,满怀激情地赞美山东大葱:
看山东大葱得像看运动员,不能看脸,要看腿,山东白葱起码三尺来长吧,粗呢,也比他的手腕多着一两圈。如何比拟:最美是那个晶亮,含着水,细润,纯洁的白颜色。这个纯洁的白色好像只有看见过古代希腊女神的乳房者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鲜,白,带着滋养生命的乳浆!这个白色叫你舍不得吃它,而拿在手中颠着,赞叹着,好像对于宇宙的伟大有所领悟。由不得把它一层层剥开,每一层落下来,都好似油酥饼的折叠;这个油酥饼可不是人手烙成的。一层层上的长直纹儿,一丝不乱的,比画图用的白绢还美丽。
山东大葱往往吸引嗜食者食欲大开,梁实秋先生《雅舍谈吃》中有这样的记述:其有一位甘肃同学姓张,极嗜葱蒜,而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一次过青岛,梁先生邀他到家中吃饭,张某要求大葱一盘,别无所欲。梁先生照办,特备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张某以葱卷饼,顷刻吃完,对其他菜肴竟未下箸,直吃得满头大汗。并说此得数年来第一次如意的饱餐!张某可称得上是识山东大葱的知音。
神仙粥
(明《戒庵老人漫笔》)
有歌曰:“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这歌说的是什么?原来是一首药膳粥方。这首药膳有一个极其吸引人的名字,叫神仙粥。此方被称为“屡用屡验”,所以好心人专门为它编了歌诀,以助其传播。
神仙粥充分体现了非药物治疗感冒的优点,突出了简、廉、便、验的特长。此粥专治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痛、乏力、发热等症,特别是感冒初起三天内服用,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
神仙粥方,专治感冒风寒暑湿之邪,并四时疫气流行,头痛、骨痛、发热、恶寒等症。初得一二三日,服之即解。用糯米约半合,生姜五大片,河水二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次入带须大葱白五七个,煮至米熟,再加米醋半小盏入内,和匀,取起。乘热吃粥,或只吃粥汤亦可,即于无风处睡之,出汗为度。此以糯米补养为君,姜葱发散为臣,一补一发,而又以酸醋敛之,甚有妙理,盖非寻常发表之剂可比也。屡用屡验,不可以易而忽之。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三
主要原料:糯米50克,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米醋50毫升。
制法: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生姜片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搅匀起锅。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出汗。煮制此粥应注意,米醋应后放,葱白、生姜也不宜久煎。
神仙粥具有发散风寒的功用。适宜于治疗风寒感冒,表现如头痛发热,全身酸痛,鼻流清涕,咳嗽喷嚏;胃寒呕吐,不思饮食之时亦可用之。在感冒初起时服用,一般连续服用三至五次,就会痊愈。所以此粥有人还称之为“神仙发散粥”。以葱白为原料的粥方被命名为神仙粥,说明人们对葱这一平常之物养生益人作用的无上赞美。
葱白辛散温通,可外散寒邪以解表,内通阳气而止痛,与粳米煮粥可发挥温中助阳、发汗祛邪作用,对于老年体弱、体虚感冒者尤为适宜。所以葱白是神仙粥中的主要原料。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老中医沈仲圭(1901-1986年)经常使用该粥方,并载此方于自己的《食物疗法常识》一书中,由于未说明出处,不少人误认为这是他的首创。
以葱白为主要原料的药粥方不仅有神仙粥,还有其他几首,均有发散的作用,用于外感的食疗。下面另列两首葱白发散粥方。
葱白粥
(唐《食医心鉴》)
原料:葱白50克,粳米50克,胡椒粉、姜末等调味料适量。
制法:将葱白切碎末备用。粳米(大米)加水煮粥,先用武火煮开,改用文火慢慢熬煮,至粥稠时加入葱末,再煮片刻,调入食盐、胡椒粉、姜末各适量,即成。食用时可加香油少许,趁热食用,食后覆被得微汗。
葱白粥具有发汗解表的功用。适宜于风寒感冒,表现如畏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以及胃寒呕吐、腹痛下痢、小便不利等症的食疗。
此粥方据唐《食医心鉴》:“葱白粥,赤白下痢,葱白一握细切,和米煮粥,日日食之。”明代《普济方》言:“葱白粥方,治小便不通,葱白去须叶一大握,细切烂研,生,布绞取汁。白粳米两合淘净,又青粱米亦得。上以水二升半,煮米作粥。候粥将熟,下葱汁。更煮取熟,空心温食之。良久即通。”明代《济生秘览》有:“葱白粥,时疾头痛发热者,以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此方已在其中加醋少许,用治外感,颇似后来的神仙粥方,然未用姜片。清代《调疾饮食辩》有:“葱白粥,细切葱白,俟粥将成时投入,煮熟热啜取汗。主散表寒,行气。又主胃寒呕吐,泄泻,气痢,腹痛。葱不宜过多。”
葱豉粥
(宋《太平圣惠方》)
原料:葱白50克,淡豆豉20克,粳米50克,胡椒粉、姜末等调味料适量。
制法:葱白切碎末。用淡豆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药液,再加入适量清水,用其煮粳米为粥,至粥稠时加入葱末稍煮,调入食盐、胡椒粉、姜末各适量,即成。食用时可加香油少许,趁热食用。
葱豉粥具有发汗解肌的功用。适宜于伤风感冒后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咽喉肿痛,以及二便不利、腹痛痢疾等症的食疗。
葱白与淡豆豉配合,性平和而治风寒感冒初起。此据宋代《太平圣惠方》:“葱豉粥方,治骨蒸劳热,烦热咳嗽,四肢疼痛,时发寒热。豉一合,葱白一握去须切,粳米二合。上以水二大盏半,煮葱豉,取汁一盏半,绞去葱豉,入米煮粥。不计时候食之。”明代《本草纲目》有“葱豉粥,发汗解肌”的记载。
葱豉粥,源于发汗解表的轻剂葱豉汤。清末名医费伯雄(1800-1879)认为:“本方解表通阳,最为妥善,勿以其轻而忽之。”
洋葱粥
与大葱极相似的有洋葱。它们的效用极其相似,所以用洋葱煮粥同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洋葱茎叶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挥发物,具有辛香辣味,能抗寒,抵御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由于洋葱是目前所知唯一含前列腺素A的植物,能减少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因而是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的佳蔬良药。常食洋葱可以长期稳定血压,减低血管脆性,并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高血脂患者食用一段时间洋葱后,其体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均可明显降低。洋葱因此在欧美国家被誉为“蔬菜皇后”。
用洋葱煮粥,可以发挥其降脂降压的功效。此与葱白之较为单纯的发表作用明显不同。
煮洋葱粥:洋葱300克,粳米500克。将洋葱去老皮,洗净切碎,与粳米共入砂锅中煮粥。待粥熟时,酌加精盐等调味品即成。温热服用。
此粥具有发散风寒、降压降脂、止泻止痢作用,且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癌抗癌(与洋葱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栎皮黄素有关),是心血管病病人和胃肠炎、糖尿病、癌症患者的保健食品。
因洋葱辛温,故热病患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