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推进,气温已经回暖,手足口病这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又出现在家长们的讨论中了。
根据往年规律,每年3月,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出现上升趋势,4~7月会迎来手足口第一个发病高峰,国家卫计委官网最近已经把手足口病防控信息挂到了热点提示的第一位。
今天就一起认识一下手足口病的防与治吧!
1、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比较常见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出疹性的疾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故此得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其好发人群往往为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病从口入”。
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3、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手足口病的疱疹,并不仅限于手、足、口这三个部位。
很多不典型的疱疹会出现在其他部位,如前臂、臀部,甚至脚趾甲,形态也各有不同。比如下图:
4、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留在家中隔离,直到热退、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清淡饮食
注意饮食营养,多喝温开水,吃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另外,当口腔疱疹严重时,宝宝可能会哭闹拒食,家长可以米汤、口服补液盐水分次喂服,避免宝宝脱水。
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8.5℃以下的宝宝,给予多喝温水及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如果物理降温后宝宝体温未下降至38.5℃以下,应当及时在药师或医师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口腔护理
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漱口
皮疹护理
第一,要剪短宝宝指甲,防止抓破皮疹;第二,宝宝衣服、被褥要及时清洁,衣着柔软舒适,经常更换;第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5、预防和家庭消毒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家庭消毒是防止手足口病发生的关键。
预防方法
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但也不完全保险,因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余种,我国现已对手足口病EV71亚型病毒疫苗进行批量生产,并投入上市。具体接种事宜可以咨询户口所在辖区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
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一定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宝妈们在处理完宝宝的尿片或其他污秽物后也应该彻底洗手。宝宝的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隔离
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远离密集人群
少去人流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场所,一定要去的话,需要佩戴医用口罩。
预防误区
Q:禁止一切户外活动,就安全了?
A:有的妈妈也许会不让宝宝出门,一直窝在家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在手足口病高发季,也应该适当外出活动!即使足不出户,也不能杜绝感染。爸爸妈妈外出,照样会把公共环境里的病毒带回家,甚至传染给宝宝。而且,长期不出门活动,还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更增风险。
Q:孩子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能终生免疫吗?
A:能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而且不同类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同一个宝宝,如果感染了不同的肠道病毒,也许就会得很多次手足口病。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并不能产生终生免疫。
家庭消毒
阳光
洗过的玩具和衣物,可以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手足口病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能够有效消毒。
肥皂和洗手液
用干净的水和肥皂、洗手液彻底洗涤受污染物品(比如衣服、鞋子、家具表面、地板、玩具等),虽说不能杀死病毒,但能减少病毒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