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总有一些病症,迁延反复,甚为棘手。中医名家祝谌予先生认为,如果久治不愈,不妨从脾胃入手,并常以一方为主辨证加减,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到底是什么方子?祝老又是如何临证辨治的呢?且看正文~~
我在治疗某些慢性病,如眩晕、胸痹、低热、崩漏效不佳时,常从调理脾胃入手,另辟途径,而应手取效。
我认为,中医的脾胃病不仅包括西医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有脾胃损伤的病证。因脾胃之盛衰对肝、心、肺、肾四脏皆有影响,脾胃之衰败,可以导致其他脏腑之气的衰败。《脾胃论》云:“脾胃不足,不同余脏,无定体故也。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周慎斋亦云:“诸病不已,必寻道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众。”所以,我治疗脾胃与肝、心、肺、肾四脏同病时,常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培土兼治四脏。
如慢性肝炎患者,症见肝区疼痛,口苦咽干,乏力腹胀,纳差便溏,用本方合逍遥散健脾疏肝,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见胸闷气短、心区隐痛、心悸乏力或脉律不整、嗳气打嗝,用本方加生脉散、柏子仁、丹参、生山楂、菖蒲、郁金等益气养阴,活血止痛,心脾同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见咳嗽痰多,动则气喘,胸闷少气,大便溏薄,用本方合三子养亲汤或止嗽散加减,健脾益气,化痰止嗽,培土生金。慢性肾炎或尿毒症患者,症见肢体浮肿,头晕耳鸣,纳差呕恶,腰酸尿少,治用本方加大黄、附子或合六味地黄汤化裁,健脾益肾,利水消肿,脾肾同治。
【病案举例】
患者,男,77岁。
慢性咳喘现已10余年,每于秋冬季节受凉即发作。近1年多来,咳喘时发时止,缠绵不愈。1周前又因感冒后低热、咳喘加重而住院,胸透检查示“支气管周围炎”。经肌肉注射青霉素、口服止咳化痰药及超声雾化治疗,病情改善不著,乃邀祝师会诊。
现咳声无力,痰多稀白,动辄气喘,胸闷脘痞,纳差乏力,精神不振,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细滑。
辨证:脾虚不运,痰浊阻肺,余邪未尽。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处方:广木香10g,砂仁3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清半夏10g,炙甘草10g,炙前胡10g,炒苏子10g,莱菔子10g,冬瓜子15g,鱼腥草30g。每日1剂。
连服6剂,体温降至正常,痰量减少,咳喘亦略好转,胸透复查支气管周围炎症消失。守方去鱼腥草加浙贝母10g、生薏苡仁15g,再服12剂。患者咳痰极少,胸脘舒畅,精神转佳,纳食有味,仍感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去木香、砂仁、前胡、白前等,加生黄芪15g、桔梗10g、升麻5g、柴胡10g,连服月余,咳喘基本控制,能任半日工作。嘱其常服咳嗽痰喘丸,对杜夙根。
按:本案年深日久,反复发作,肺脾两虚,母子同病。祝师施以香砂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标本同治,坚持补脾,而病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