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艾灸这条经,能治疗你身上一多半的慢性病!

  在还没接触中医之前,和现在很多人一样,从没把脾放眼里。某次身体不舒服去看中医,老人家缓缓把完脉,第一句话就是说我脾胃不好。啥,脾胃咋不好了,我很能吃的啊……

  年幼时欠的帐迟早是要还的······自从我知道,如今赖皮的眼袋,日渐肥胖的身材,老是不守规矩的大姨妈…都是因为冷淡了脾而得到的惩罚,当初借我十个胆子也不该伤了脾的心。

  如今虽然每天都用灸法灸着脾经,甜言蜜语地哄它开心,脾毕竟是大小姐脾气,依旧在考验着我的心。是的,脾一旦被伤了心,就需要下定长时间哄它的决心。

  脾绝对是身体里的大腕

  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将精微物质(水谷、水液)传输到全身,滋养全身正常的生理活动;脾运化水液,防止水湿积聚在体内成痰湿等病理物质(胖人多是痰湿脾虚体质)。

  脾统血。其实,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这两大功能。脾经上的穴位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清走脏东西。总之,脾胃虚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灸法健脾很对症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因为病就在脾,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灸疗或者按揉脾经。

  用灸法当然效果会更好,因为很多脾虚都是脾阳虚,身体寒虚需要扶阳祛寒,灸法则是不二疗法。

  我前面说过,自从得知自己是脾虚后就一直开始用灸疗,但是因为时间原因,很多脚上和腿上的脾经穴位都没有认真来灸,所以大家灸时一定要引以为戒。

  脚上的脾经要穴

  1、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灸隐白穴

  隐白穴是脾经第一个穴位,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缓解。它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

  刺激隐白穴,通常是灸法,而且是麦粒灸,当然手持艾条悬灸也可。这个穴位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

  2、治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等脾虚引发的病——灸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夜里睡觉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月经淋漓不尽是脾不统血,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3、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灸公孙穴。

  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淤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如果有妇科问题,每天灸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腿上的脾经穴

  1、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可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它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如果有这方面疾病,按揉该穴会非常痛。

  2、祛湿,治各种炎症——阴陵泉

  祛湿要穴,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水肿,炎症。另外,脾是生痰之源,管湿气,湿气多就会变成痰湿。所以要祛湿根本就是健脾

  3、专调节血液循环,治瘙痒——血海穴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

  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的,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胸腹部脾经要穴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有痛点,您就知道是脾经上的问题了。

  大包穴是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块儿腋窝直下6寸处。“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总之,脾经要穴,一定要记住脚上的隐白穴、公孙穴、太白穴;腿上的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常灸这几个穴,可以解决多数的慢性病甚至急性病。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