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顾名思义,即小便中混有血液。医学上通常是指尿液离心后,尿沉渣在每高倍显微镜视野内,可看见3个以上的红细胞,即应考虑血尿可能,若多次检测小便均可见上述异常,则血尿诊断成立。按尿液中混有血液的多少,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即尿液颜色正常,但显微镜下可见到红细胞)。一般而言,1000ml尿液中含1ml以下的血液,肉眼不能辨认,仅微浑;含2ml血液,尿液则呈轻微红色,而含4ml血液时则有明显血色,即出现肉眼血尿。血尿患儿,特别是镜下血尿患者往往无明显异常的临床症状,隐匿发病,因此,该病多因体检或偶然发现,但是由于血尿病因复杂,预后轻重不一,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诊疗。
【尿液呈红色,一定是血尿吗?】
案例1小明是一名来自穷困边远山区的患儿,因“反复咳嗽伴消瘦盗汗3月余”收入住院,最终诊断肺结核,治疗前,小便常规正常,但是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含利福平)治疗的第二天早晨,细心的家长惊恐地发现患儿尿液呈现红色,难道真的是祸不单行,小明又患上了肾炎吗?为什么疾病越看越严重......,一个个疑问萦绕在心头,其家长一大早便守在医生办公室门口要问个究竟。值班医师闻讯后,迅速赶来解疑答惑:
尿液呈红色,并一定是血尿,血尿亦有真假之分!只有排除假性血尿后,才能确诊为真性血尿,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假性血尿患儿的尿液在显微镜下无红细胞存在。常见的假性血尿包括:患儿口服利福平(抗结核药)、苯妥因钠和大黄等药物后,因药物代谢的原因,尿液呈现红色;儿童大量服食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后也可出现红色尿液;此外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的患儿,他们的尿液也呈红色等等。因此,小明的尿液呈现红色,考虑由抗结核药所导致,嘱其多饮水即可,不必紧张,但是经过一番解释后,小明的爸爸仍然半信半疑,要求复查小便常规,最终正常的尿液检查结果让其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因此,尿液呈红色,并一定是血尿。当然,若遇及此种情况时,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并把最近的饮食、服药情况告诉医生,这将有利于疾病的诊治。
【小便常规中潜血阳性怎么办?】
案例2小红,一名来自XX小学的学生,素来健康活泼,惹人喜爱,近来学校体检发现尿潜血++,但是镜检红细胞为0,尿PH、尿比重等均正常,患儿的近亲属亦无肾脏疾病,这是为什么?难道小红患上了肾炎吗?医生一番耐心细致的解释终于揭开了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