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针灸的“七方十剂”你知道吗?

  1、《黄帝内经》里为什么几乎只讲针灸,而不讲汤液学?

  诸位有没有想过,《黄帝内经》里面为什么几乎只讲针灸,而不讲汤液学?可见在当时靠针灸就可以治好大部分病,而不必像现在这样逢病就吃药。当然,当时的针灸水平一定是比现在高的。

  针灸的神奇,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让人们遗忘,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针灸哲学基础和一整套辨证治疗方法,作为一名中医生,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先学4个指导针刺深浅的要点

  1

  在筋守筋,在骨守骨

  《内经》言:“在筋守筋,在骨守骨”。

  我们给予进一步延伸“在皮守皮,在脉守脉、在肉守肉”等。

  古人是智慧的,他们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我们现在很少有人重视。为了验证古人的思想我临床做了大量的实验。

  比如带状疱疹的患者,分别采用浅刺、中刺、深刺治疗,效果差异极大。浅刺的时候患者基本可以达到当时见效,止痛效果较好,且疗程短。

  而深刺效果明显比浅刺差许多,且治疗时间明显延长。而对于筋骨疾病浅刺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2

  病有浮沉,刺有深浅

  《内经》言: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正其理。无反其道。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浮。

  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又言。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

  谓春夏为阳。谓阴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阴。秋冬为阴。谓阳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阳。春夏温必致一阴者。

  谓下针深刺至肾肝之部。得其气针便出之。是以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谓下针浅刺至心肺之部。

  得其气推而内之良久出针。是推内之阳也。故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此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

  3

  刺远宜深,刺近宜浅

  “刺远宜深,刺近宜浅”本言的意思是针和病相距较远宜深刺,针和病相距较近宜浅刺。

  比如足三里针刺可以治疗关节炎,因为足三里和膝关节较近所以针刺就要浅,如果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就要深刺了,因为胃离足三里较远的缘故。

  4

  病轻宜刺浅,病重宜刺深

  “病轻宜刺浅,病重宜刺深”古人对这点早有论述,只是我们没有重视罢了。

  如《难经》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