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你全面了解“含胸拔背”吗?(一)

  含胸拔背”是许多太极拳习练者耳熟能详的一个要领,然而对于这个要领有全面认识和运用的人在当前习练太极拳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则是少之又少的。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学练太极拳,有几十年时间中一直只把“含胸拔背”当作是对于胸背部维持一个固定不变姿势的要求,后来在某些启发下,我对这一要领肤浅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感到这一要领并非原先认识的那样简单,但我不知道自己的认识改变究竟对不对,直到去年有幸得到了曾有叶大密门下“三小”之一称谓的上海金仁霖老师的指教和较大范围接触到民间太极拳推手圈中的拳友,我才感到确切明白了“含胸拔背”的真正含义。

  一、含胸拔背的本质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其实足有一个变化范围的动态姿势,不是固定的、持续不变的,所以,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姿势作为变化的起始基础,这个基础性的姿势就是自然状态的含胸拔背。综合有关文字资料中一些先辈的阐述,这种自然状态的含胸拔背就是维持最佳符合人体生理活动需要的自然放松的胸背部姿势,人在自然放松站立时,胸段脊柱具有微微后凸的生理弧度,与脊柱其它弧度一起担负着缓冲地面震荡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等重要的生理任务,背肌因而舒张,即自然站立状态的人就呈现着基本的拔背姿势;人体的解剖结构中,躯体两边侧中线的连线和颈侧中线至肩头外侧中点的连线有一个微向前的角度,即两肩头的方向是微向着前斜侧方的,或者说:两肩是呈现着微向前裹合的,因而人的锁骨下方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凹窝,这就是说:自然站立状态的人就呈现着基本的含胸姿势。对于没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来说,会感到这种姿势的胸背部没有任何应力,实际上这时人体胸腔的容量最大.所以,这种自然放松形成的基本的含胸拔背无疑有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人体全身的气血运行、气沉丹田和脚下沉稳。

  有的人错误理解了“含胸拔背”,练拳时始终持续地用力或将背肌向两侧张开,或两肩向前加强裹合,或胸部向内缩,使胸背部肌群持续保持着应力、无效消耗体力,破坏了胸背部的自然舒松,不仅可造成局部肌群由于疲劳而发生损伤,而且影响胸部脏器的正常生理活动。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对武术也没有什么益处可言。这样的姿势从太极拳理上分析与太极拳是格格不入的,因为这样的姿势违反了太极拳法自然的“神舒体静,刻刻在心”的基本原则。

  此外,违反这种基本含胸拔背的不良姿势主要还有两种,一是努力挺胸,一是懈怠驼背。努力挺胸时,胸段脊柱微后凸的生理弧度被迫变直,甚至反向前凸,胸推间盘等受到不均匀的挤压,胸内被迫前移,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外侧等带动肱骨头后张,肋骨围成的胸腔被压缩,胸背部产生了应力而无效消耗体力,持续维持这样的姿势无疑也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驼背则是不少人懒散懈怠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种不良姿势,这种姿势使得胸段脊柱的微后凸生理弧度被加剧变大,并且胸段脊柱的上段前倾,因而脊柱的高度降低、胸骨被迫内缩后移,从而形成胸部内凹、胸腔被压缩,持续维持这样的姿势无疑也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

  有了不良姿势作对照,只要不是勉强凹胸、挺胸、驼背等畸形的胸背姿势,人在站立时上体正直、自然舒松,胸背部一般就是基本的含胸拔背了,并且只要是做到了基本的含胸,也即做到了基本的拔背,做到了基本的拔背,也即做到了基本的含胸,这是一般人只要稍经指点就能很快掌握和遵循做到的。

  太极拳基本的含胸拔背是基础性的,并不是太极拳先辈泰斗们所讲的“含胸拔背”的全部内容,太极拳随屈就伸、沾连粘随、以身带手,还必须依赖于有急应缓随动态变化的含胸拔背,这种包含有自然基本的和动态变化的含胸拔背才是太极拳含胸拔背的全部内容。动态变化的含胸拔背是不可能一经指点就能使人一蹴而就掌握的,是必须通过长期练拳等全身整体性训练才能逐渐培养而成的一种功夫。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