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敏源因素:接触过敏源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但接触过敏源后不会马上发生哮喘,一般在接触过敏源6~8小时后哮喘才开始发作,所以哮喘多在晚上发作。白天少接触可引起过敏的物质可以减少哮喘夜间发作的概率。
2、生理节律因素:对于一般个体而言,白天肺功能相对较强,夜间肺功能相对较弱。夜间人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抗过敏能力明显下降,由此导致哮喘容易在夜间发作。睡眠前服用长期抗过敏药,可能预防哮喘夜间发作。
3、体温变化因素:睡眠时体温可较活动时下降1℃,而体温下降0.7℃即可引起支气管收缩,从而诱发哮喘。在温暖环境下睡眠,可以明显减少夜间哮喘发作。
4、胃食管反流因素:夜间睡眠时,因为体位的原因,胃内的食物或胃液可能反流到食管中,又因呼吸作用吸人气管中,引起支气管的痉挛。
5、睡眠体位因素:睡眠姿势有仰卧位、侧卧位之分,仰卧位时气管的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此时可以由于缺氧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发作。侧卧位可以减少气管的呼吸阻力,预防或减少哮喘发作。
6、炎症因素:大多数哮喘患者有鼻窦炎或气管炎。夜间鼻窦炎患者窦内的分泌物增多,气管的炎症反应也重一些,这也是引起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鼻窦炎和气管炎是预防哮喘的重要措施之一。
7、空气干燥因素:一般说来,夜间的空气比白天干燥,而干燥的空气会诱发支气管痉挛,使哮喘发作。增加室内湿度,或患者睡眠之前喝一杯白开水,有预防哮喘夜间发作的作用。
8、其他因素:持续数日脑力和体力劳动,白天太累,或小儿在白天贪玩过度;情绪波动利害,如小儿受气大哭大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