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拳到面前。自当谋求应敌之道。求退求逃是退不了也逃不了。要取胜。先须把人站定。要讨巧。便当在敌人身体与用力的死角中讨巧。此为最安全。最舒服之处。亦既为打击敌人至便捷之处。若依我内家拳法。必须近身。以我身手与敌身手相接相粘中。找出奥妙来。因为必籍近身。方法了解敌来力的顺逆。而捕捉利用之。通常应敌,未接敌时须用眼耳照顾全局。既以接敌不等眼耳之作用。而灵感。曰听劲。知敌虚实。测敌顺背。随听随用。大见威能。故近身为打法原则之始。
粘贴。凡相搏。必籍手足功能为主。外家出手。急进速退。招来定必险。但是惧畏不得。不论对方为何等功夫。一经我粘住。上则随之上。则下进。下则随之下。则上取。左随则右出。右随则左攻。形成一道攻守兼备的机动的墙。不论敌人多狠。均难得逞。以手化敌乃是我第一道门户。手化不得干净。敌力及身。乃讲究身法。随腰走化。此乃第二层化护功夫。有此二道。方保万全。然皆是粘贴功夫。非强接硬顶。故遇敌来时。我接之以身手。皆不可硬。初需延长时间空间。然后主宰之。故首先需能接住敌劲。敌发劲如掷球。我接劲如接球。我如硬接。敌力强必伤我。双力相等必相伤。我何能利用。不可失之先。不可失之后。此乃时间之恰当。不可失之粗。不可偏之细。此乃用劲之恰当。不可失之上。不可失之下。此乃位置之恰当。有此三者之讲究。至为精密。方臻准确有效。此乃穷年累月之功夫。不可以一日得之者。故粘贴原则。不仅消极地听敌之盈虚消息。实际上既听既用。既化既发。均在此原则中要求得之。
不丢。接近者。粘贴者。不丢者。皆是同一原则之多方面之说明与引伸。句句皆有价值。毋得忽视。不论何等强敌。一经粘上。既入我控制圈内。如蜻蜓投蛛网。愈挣扎愈不得逞。
故既经我粘上。既不可再丢掉。我欲图还击方始不用远求。近取既得。最易丢之时。乃敌突然退缩。或敌猛力将我推出。或我自己松懈战态。这样。必与敌形成攻击机会。敌既离身。我之识力识机之特长。较难发挥。前辈教人有。逢丢必打之戒。意既敌欲进不得。必作他图。其之缩回。我当紧随敌打。可收借势之效。与同时摧毁欲图振作之攻势。前辈人所谓。吾艺胜敌功夫。全在不丢上做来。
不顶。敌之力来。我以力抗。我力强。敌力弱。则敌力溃败。如敌力强。我力弱。则我力溃败。此乃二牛角力也。不关技巧。吾艺所谓乃以小力胜大力。以少动胜多动。以沉细之妙用。其中要领。首戒有丝毫顶抗之意。若有顶抗之意存在。又何能达消化吞吐之妙用。能吞然后能化于无形。能吞后方能吐远。先吞进。或顺势后化。先吞进后吐出。二种效应。总在吞字上得来。吞既不顶。顶了便在口牙之外。便无从吞起。乃真是自破机关。好顶之徒。皆未识吾艺之奇也。不能柔化自身之劲。皆不足言内家。
丢顶互用。先己有不顶不丢之教。莫将其变成死的要术。欲丢先顶。欲顶先丢。此乃黄金不卖之口诀。此为虚实变化之法也。引敌之妙诀。令敌无法捉摸我真力。虚虚实实。必待功夫纯熟。方能运用的妙。
因敌成势。吾艺应敌。不在乎我身上有多少必胜条件。而在乎我应敌中捕捉敌自已形成之败象而扩大其效果。故内家拳善者。往往不见其身体特长。而竟能胜人。其原因在此。岂是本身独立情况下的优异。而是敌我消融的综合因素。因敌如何我如何。而非我如何敌如何。也就是说我心中不可先立个如何打人的主意。其妙其奇。全在因敌制敌。
以逸待劳。此乃体力经济原则之运用。不善敌者。咬牙切齿。剑拔弩张。发竖须翘。蹬脚攒拳。未及应敌。其紧张程度足以消殆其体力。以逸待劳者。我必当蓄养间逸冷静之气。此既谓安静之精神状态。达于四表。无肌肉之紧张。而后因敌施为。方得有济。
以静制动。以战略言。以静制动为守势。在战术手段上讲。一方面乃是力的经济原则的另一说明。一方面是前述的因敌成势原则的运用法则。且须注意我艺在未动时以静制动。在已动以后则以少动制多动。乃非死寂的不动。而讲求动得当。如动不当。不如无动。
因之我能静。愈能诱敌欺来。我不论何境。均须从容沉静。敌欲动。我欲须静。敌愈急我愈须沉。敌愈力猛。而我劲愈须柔。能以忽丝毫厘之时间与空间之延长。以尽消敌力。我胜算愈坚。
以柔克刚。若明以静制动之理。便不难了解柔克刚宗旨。我既有不顶原则。复有静制动法。当可产生以柔克刚效果。刚的功境。其境界极为有限。人之劲力不刚。且能胜过机械。昔者机械之用。以济刚之不足。希图刚则有以过之。可见过人之刚者。物也。而非人之自化物焉。昔年人之练各种功夫。欲图化身为物之刚。则失人之本旨矣。而柔则可以无限。其境甚高。达至最后。其精神诣天地之容物。其大莫能侮矣。
恒见多年练功之辈。一把天生拙力总不肯抛下。不信无力打有力之教。总不能升堂入室。致柔之法。乃在抛下天然拙力。如此锻炼陶铸。方能登堂真正无上利器。君不见水之柔下手。手脚践之搏之。未曾见抗。待其聚集成势。足以荡屋宇。倒城坦。柔之用。只待形成倾势。何力不屈服于我。然柔之功夫甚深。非苦学思之士。不能得其深诠。吾人生活于宇宙。宇宙亦积聚而成。消暴力于无形。至大而无朋。未曾见其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