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太极拳修炼之用功指要(6)

  通俗一点讲,在“炼神还虚”的阶段,整个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学识渊博,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能力强。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强调“恬淡虚无,无为而无不为”,有了这种精神境界,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很自然地去接受客观事物在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结果;很好地处理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精神境界高了,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就不同了,“能力”这个看起来是“虚”的东西,在这个阶段变实了。精神境界和处事能力在这里结成了一体,实现了“精神变物质”的升华。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套路、功法、器械、推手的反复练习,开启了人的智慧之门,提高了为人处事的能力,从中悟到的是人生的哲学。

  “虚”在这里代表一种心态和境界,有虚心、虚无、虚空的意思。修炼成功者此时的表现为: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势腾挪,腹内鼓荡。“意念”在本阶段起主导作用。

  什么是意念?

  意念是主观思想对客观世的一种认识和感知,是对正在进行或将要发生的事情的设想。练太极拳时意念要放松,要勿忘勿助,实际上就是要自然。人在工作、生活中,任何有目地的事完成的过程,都是意念的结果。有的事情需要精神集中、全身贯注,有的事情则顺其自然、身心放松。

  练太极拳要像我们生活中的某些动作那样自然才行。例如我们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菜,是个最普通、最自然的事情。一桌人在吃饭时,一边聊着天一边各自夹着自己爱吃的菜。我们可以把一粒小小的花椒夹出来扔掉,可以夹起一颗花生米或一块豆腐,可是外国人要用筷子吃饭就会手忙脚乱,即使一块红烧肉也很难夹起来。

  这是因为此时外国人的意念过重,精神紧张,两根筷子不协调。而我们中国人从小就用筷子吃饭,几十年了已经非常熟练和自然,是在不用刻意地去想、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的。

  放松的状态是自然、自由、自如的状态。自然的就不是刻意的;自由的就是不受约束的;自如的就不是被迫的。

  在生活中我们下班回家,不用刻意去想,不管是骑自行车、开车或坐公交车,可以和同行的人谈笑聊天,经过平时很熟悉的路或商场、影院都没有意识到,在一个很自然的状态下就到家了。这个过程是在意念的指挥下完成的。但如果你下班后的意念不是回家而是想去看电影,那么你又会很自然地到了电影院。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可能每走一步都在想着要回家或者要去电影院,如果这样就是意念过重成了傻子。

  我们练太极拳或练功也是这样,意念过重会走火入魔,有的人练得满地打滚乱哭乱叫,有的人练得腹痛尿血内脏受损,还有的人意念过重造成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精神错乱,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我们要求意念既不能太重又不能没有,要勿忘勿助。勿忘就是有心去做,勿助就是无意去求。意念的主导作用是决定性的,但又不是每时每刻去刻意地想它。

  所以在练拳、站桩、打坐的时候,有了这个意向就可以了。例如站桩、打坐时要意守丹田,并不是脑子里一直在想着丹田,这样会加重丹田的负担,只是在练功时知道有这么一个原则就可以了。

  意念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引

  人体骨骼的支撑,肌肉的松紧,筋腱的拉伸,经络的通畅是可以通过意念去导引的。

  2.变化

  方向的变化,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力量大小的变化;动作长短的变化都是意念的结果。

  3.控制

  对自身的控制和对他人的控制。对自身的控制体现在“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对他人的控制体现在:走劲:通过提劲、变劲、吞劲、吸劲化掉对方的劲;发劲:通过渗劲、拥劲、透劲、合劲使对方被动。炼神还虚使养生健身成为可能。

  本阶段是“精神变物质”的阶段。通过形体的锻炼实现了精神界的升华,提高了认识客观世界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尤其是对太极拳修炼如何结合人生历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培养和调动了人的聪明才智。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