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当太极拳成为一种习惯

  太极拳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与推崇,与其自身的特点紧密相关,在很多喜欢太极拳的人看来,当练习太极拳成为一种固定的习惯,太极拳就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太极生活化的观念。

  太极拳论中说:“拳者,权也。”就是知轻重、通缓急、成为规律性的一件东西。开始练太极拳你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追求健身的手段,时间长了,它就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太极拳体现的平衡和谐的思想,通过练习太极拳,体悟拳理,并将拳理中蕴含的太极智慧融入生活,能使人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豁达、圆融地面对工作、家庭、事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种种问题,中正柔顺地待人接物,宠辱不惊地面对挫折和障碍,顺势而为地追求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过去社会结构简单,人们的空余时间较多,特别是一些职业拳家,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练习。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

  而对于一般人来说,练习太极拳时,无论长短,每天固定认真练习,把太极拳的健康原则、健康元素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太极拳的原则作为一种健康习惯固化下来,这样太极拳也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练习多年的太极爱好者都表示,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后,就是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收益,这是练太极拳由自觉到自然的一个过程。这时候,太极拳带给你的不仅是健身这一个层面的效果,它融入了人生当中。

  太极拳不仅是在练拳时起作用,它的作用更体现在坐卧行立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健身效果才能发挥到极致。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通俗的说,太极拳绝不是用手比划比划就行的,它要求身体在练拳时及日常生活中,做到“中”、“正”。“中”即一举一动,不偏不倚,极有掌法;“正”即气一直存于丹田,任外界如何缭乱,正气如固。在练习中,除调动的肢体和身体器官外,全身是呈放松状态的。这样,有劳有逸,不致全身疲惫。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理念,对健身最有益。

  太极拳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就是随时消除不必要的紧张,肌肉的紧张、心理的紧张,乃至一些社会元素造成的环境压力与紧张。到那时候不是时时故意地调节,而是形成自动调节系统,紧张消除的全自动系统。把放松的状态和调节的过程通过最自然的过程实现,这是练太极拳的一种高境界。

  练过太极拳,会让人随时随意随处处于一种太极状态,行立坐卧皆太极。

  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两者彼此共生。当太极融入生活之后,处处都可进行太极修炼。那是一种最自然最松弛的放松,不以外界环境所转移。

  如洗脸刷牙、排队等待时,可以把重心放在一只脚上,两只脚一虚一实;擦桌子、拖地,用腰腿、身体带动手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擦桌子也可将按、捋等推手的内意融入进去,拖地可将枪法的一些内意融入进去。电梯里,有其他人就站无极式,自己一个人可以站一下三体式;走路时,迈步如猫行,要放松、轻松,求轻,不求快。轻了以后,自然而然就快了,而且省力;背包时,肩放松,将包的重量通过腰腿松沉到脚底,便不会觉得包重酸疼。

  现在很多人长时间的坐姿不动,造成了腰椎、颈椎疼痛,腰间盘突出等等生理问题,而繁重的工作又会导致其精神压力过大,进而可能造成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

  将太极融入生活:

  可在坐着的时候,把头轻轻地向上提起,注意不可后仰,下颚含住,这样颈椎就解放了。肩放松,不要挺胸,也不要凹胸,自然就好。脊椎放松,从最下面一节节向上轻轻地拔起来,腰也放松,提肛。这样颈椎病、肩周炎等很多问题可以避免发生和得到有效改善。

  睡觉时,心静,不要想别的事,全身放松。先在心,后在身。心静了,身体自然就放松了,这样有助于睡眠。

  现今生活节奏快,练习者完全可以在工作间隙、茶余饭后甚至工作中进行简单动作锻炼。

  就如平时我们吃饭拿筷子一样,一种自然的状态,过松筷子掉下,过紧无法自然夹东西。这就是太极拳的生活表现。寓太极训练于工作生活,短时间内功效上达到面色红润、身材苗条匀称,缓解压力疲劳,预防及治疗颈椎、腰椎、肠胃病等常见职业病,提高免疫力,更加自信自强。太极拳属内家拳法,修炼人内力,调整内在气血运行,一日修炼一日功,日日可累积,即使因为工作繁忙暂停几天或一段时间不练,功力不会退回原位,保持原先储蓄水平。最大区别于一些外在运动锻炼,如跑步、机械训练、打球,一旦停止几天不练,力量速度体能肌肉能力就退步,因此运动员一年不能停止训练一天,而太极如高利储蓄,存一块钱得两块,有利息,而且利滚利,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