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太极拳的重心与虚实关系

  要弄清太极拳的虚实关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体重心,怎样去倒换重心,还要知道什么是双重,怎样避免双重。

  人体重心就是人体重力的作用点,或者说是人体的“平衡点”,这个“点”只有在人体相对静止时,它才是瞬间定位的,当人体运动时这个“点”随肢体的运动姿势而改变,它不是固定在人体某个部位的,传统太极拳运动就是靠这个“平衡点”的变化来保持自身的平衡,使自己如“不倒之翁”。

  双重是指在练拳时虚实不分,动作僵滞,运化不顺,在推手与技击中不能把对方的来力进行转化,而发生的顶抗、较力现象。产生双重的原因有许多,有自身的双重,有外来的双重等,避免双重的唯一方法就是分清虚实。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讲,往往认为那一条腿承受的力量大,重心就偏于那面,这条腿则为实腿,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重心的偏沉,和那条腿受力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即使受力很大也不一定是实腿,是重心所在。

  在太极拳运动中我们把双腿分成两种情况,即“支撑腿”与“施力腿”。重心与虚实的转换是灵活多变的,处处有虚实,处处有阴阳。下面就重心在其它方面的虚实变化做以下阐述。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足为周身之根,它姿势的正确关系到整个动作的成败。足在支撑、旋转、开扣、进退时重心与虚实关系变化很大,当一足支撑身体成独立步时,就足跟与脚掌而言亦有虚实之分,此时足跟为实、脚掌为虚,如脚掌承受力量较大,踝关节就会受力过大前倾,从而不能保持松竖,会导致支撑腿不稳,膝前跪,足跟掀起,和重心偏离等现象;当双足支撑身体稳定重心时,足跟与脚掌的虚实也不一样,如“预备势”的平行步,站立时要脚掌着地,涌泉穴空,感到双足跟发重,人体的重心瞬间落在丹田下方的中间位置;当足在旋转时如是以足跟为轴,则脚掌为虚,足跟为实;足在外开、内扣时脚掌应为虚,足跟为实。

  在武术中有一句话“手是两扇门,全凭变打人”,手法的虚实变化在实战中非常重要,就手而言,不同的手型、手法其虚实变化也不同,太极拳讲“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穿”,就是要避免手法与劲力上的双重。在实战技击中双手的虚实也不是固定的,它会根据技击的需要而转变,此时”指导手“与”打击手“可以互换,阴变阳、虚变实,只有分清双手的虚实,掌握其变化规律,应用起来才会从心所欲。

  从整体动作的劲力变化上来看,虚实更为重要,在劲力的变化与转换过程中轻灵舒展的蓄势动作为虚,沉着充实的发力动作为实;整个动作的运劲过程为虚,一势终了的定势为实,如“揽雀尾”右脚轻灵舒展,如履薄冰的出步为虚,左脚坚如磐石的支撑为实。其实每一个拳势在重心变化上都有许多次,就一个小动作而言,它的重心与虚实也在不停的变化,因为决定它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意念、呼吸等,平时我们所说的重心偏于那一侧,是一个瞬间的说法,并不代表整个拳势,这个“平衡点”只是在这一势终了,下一势启动前的一个瞬间定位,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体重心的虚实由内到外,始终在不停的变化,所以拳论中讲“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

  重心转换的虚灵,是避免双重达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前提条件,要做到“随遇平衡”首先要分清腰胯的虚实,掌握重心的倒换方法。

  正是因为有了重心转换,虚实才分明,才有了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合则太极,分则阴阳。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