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太极拳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王宗岳大师的一篇《太极拳论》很多人认为其一共有365个字,预示着一年有365天,到底这种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至今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太极拳论》绝对是当今太极拳界的武学精典,练太极拳者均爱不释手,文章中每个字都非常的有价值,任何一个字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写成一篇精美的文章,太极体验中心会与大家一起解读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要点,今天先从太极拳练习的三大领域开始。

  太极拳与《易经》是分不开的,你可以用太极拳理去理解易理,你也可以通过易理来了解拳理,从"道"这个层次看,它们是等同的,均为道的模型而已,彼此间有各自的轨迹,它们的交集并没有在圆弧上,而是在圆心,翻译一下,无论是由拳理到易理,还是由易理到拳理,它们间不能直接彼此过度,你得拐个弯,先到圆心(道),然后再经圆心过去,这就是它们彼此衔接的轨迹。

  我们把这个原理上升到"阴阳道",无论什么事物,最后都要落在这三点上,而且这三点是同时存在的,存于一个动态平衡的模式当中,即对立、有统一,遵循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核心体现就是螺旋劲。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呢?

  通过阴阳道的观念,你得先找出来谁是谁,先对号入座,再说彼此间的关系,所有的阴阳都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可以定性为"互为阴阳",最难区分的是"道",道如何找到呢?

  招熟、懂劲、神明,显然是这句话的中心词了,分别代表着不同内容,有人说是层次,有人说是领域,我们先从三者的关系划分一下。

  如果说是递进关系,成长型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你先练好"招熟",再练好"懂劲",最后达到"神明"的境界,既然道无处不在,我们如何在递进的过程中分出阴阳和道呢?

  简单地先从字面划分一下,招熟,可以分割出"招式和熟练程度";懂劲,可以分割出"劲法和用劲";神明,直接可以翻译成"第六感",关键词也就出来了,招式、劲法和神明,三个层面。只要你坚信自己这样练下去,终会有一天从招式层上升到神明层次,太极拳十年不出门,也就顺理成章了。

  凡是都可以从多角度看看,我们换个思路来解题,十年,你愿意等吗?你能等得到吗?我愿意等,但不敢说自己能等得到,这就是结果的不确定性。谁会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上呢?

  既然事物最终都要归到一个点"道"上,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从道的角度出发,从结果往回推,以此来规范我们当下的行为,这就很有意思了。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阴阳道结合来分析问题,先找出道是什么,再配上阴阳,这个复杂的关系就简单的多了。招式、劲法、神明,从阴阳道的角度考虑,配合人体结构,结合心身灵合一的观点,招式身体的动作行为;神明,第六感,潜意思,意念、思想等;劲法,是他们结合时身体内部变化的表达方式,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招式与神明互为阴阳,道为劲法。如果你们理解不了,可以参考《易经》中的"水火既济"这卦和《太极阴阳颠倒解》。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就需要颠覆一下我们对"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认知了,招熟、懂劲、神明,不是一个递进关系,而是一个系统内部的三个领域的划分,都是系统不可分割的局部,这样也不违背太极拳整的原则,它们是同时出现的,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你只要拿捏住"道"——劲法,那么招熟、神明、懂劲就会同时出现,太极拳称之为"激活",激活后你想练再练。

  说到这里关键是认知的问题,多角度观察与诠释的问题,你是想迷惘着坚持下去,还是想清晰着一路收割地走下去,这是大家的选择问题,结果与付出是一个性价比问题,更是一个能力的体现问题,人家练一百天,你练了3600多天,结果不如人家,那么是否要思考一下为什么了。

  人的潜能无限,太极拳的核心就是激活潜能,不被激活,你知道自己能创造出一些什么样的结果呢!换个角度,调整一下思路,拉宽一下自己的信念,相信身体的智慧,生命就可以创造奇迹!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