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又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病因病机
1.肠胃积热
素体热盛,过食辛辣厚味,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燥热→津液耗伤→大肠失润而干涩→便秘。
2.气机郁滞
性格孤僻(易怒好恼,久坐少动)→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便秘。
3.气血亏虚
4.阴寒凝滞
素体阳气不足,过用苦寒之品,大病久病后失养→阳气虚少,寒自内生→寒凝肠胃→大肠传导无力→便秘。
5.气虚阳衰
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久病之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
临床表现
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小便短赤、面红身热、脘腹胀痛、口干口臭;或嗳气频频、胸胁痞满、食少纳差;或便后乏力、面色恍白、神疲气怯;或头晕目眩、心悸、唇甲色淡;或小便清长、面色恍白、腹中冷痛等症状。
1.热秘
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干口臭;唇红烦渴,小便短赤,腹部胀痛,纳食减少,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色紫。
2.气秘
此型常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少,好哭易怒,舌苔薄腻,脉弦,指纹滞。
3.气虚秘
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难下,汗出气短,面色白,形瘦乏力,神疲气怯,身懒少动,纳食不香,晚上腹胀,喜按,嗜睡,睡时露睛,舌淡苔薄,脉虚无力,指纹色淡。
4.阴虚秘
大便秘结,面色无华,毛发稀疏,枯黄少泽,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燥,多梦少寐,烦躁哭闹,舌红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指纹淡紫。
5.阳虚秘
大便坚涩,排出困难,面色白,四肢不温,喜暖恶寒,精神萎靡,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可见脱肛,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淡红。
中医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调腑和中,润肠通便。
2.手法处方:推脾经,运内八卦,清大肠,摩腹,拿肚角,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3.方义:推脾经,清大肠,摩腹,运内八卦——健脾调中,理气助运,润肠通便。拿肚角,揉天枢——调腑宽肠,行气通便。推下七节骨,揉龟尾——调腑导滞,泻下通便。
4.加减治疗
⑴热秘:加退六腑,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脏腑实热,荡涤肠腑积滞。
⑵气秘:加平肝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理气解郁,调中通便。
⑶气虚秘:加推三关,按揉足三里,捏脊,推脾经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助运通便。
⑷阴虚秘:加揉二人上马,补肾经,水底捞明月,推脾经用补法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⑸阳虚秘: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摩关元,推脾经用补法,以温阳散寒,调中通便。
结语:补充足够的水分,多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养成好的排便习惯,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