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冬至将至,膏方让你过个暖冬,从此不怕冷!

  “晚上老是睡不热,跟人握个手都不好意思,手像冰块一样,最近别人穿两件衣服,我却早在十月就穿棉袄了,一到冷天就难过...”

  最近几天,气温骤降,笔者和几个朋友聊天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谈到这个问题。

  “真的是今天气温特别低吗,看到身边其他人都没有我这么怕冷啊!我去了医院做了检查,也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啊!”

  带着这个困惑,笔者找到神农中医馆老中医曹可仁馆长,曹馆长说:“中医认为这是典型的阳气不足的问题,人的健康需要阴阳平衡,阴气不足会容易生病,阳气不足也会容易生病!”

  “阳气我们不足最典型的就是天寒时明显怕冷,手脚冰凉,人体元阳不足,在气温较高时感觉还不明显,但一旦气温偏低,自然界的阳气不能涵养肌体时,就会出现肢寒畏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有时候腰背部有冷水浇的感觉,甚至小腹(丹田)也冰凉,这种人耐夏不耐冬,喜喝热茶、热汤、泡热水澡。”

  人体阳气不足还会出现:

  大便稀薄,受寒后易腹泻,完谷不化,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

  疲乏无力,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出汗,萎靡懒动。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这是阳虚的典型舌象。

  夜尿频多,遗尿、小便清长。

  性欲减退、性冷淡,女性出现宫寒痛经、月经量小、白带偏多,清稀透明,受寒遇冷或疲劳时更甚。男子阳虚常见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滑精、前列腺炎等症。

  头发稀疏不茂密、黑眼圈、口唇发暗;脱发、耳鸣、易醒梦多、恐夜等症。

  易患骨质疏松、腰腿酸痛,浮肿、积水、风湿、类风湿等等。

  那阳气不足要怎么解决?

  阳气不足的解决办法很多,比如:多运动,多泡脚,经络推拿等,进补一些补阳的食物如羊肉、鹿茸、鹿角胶等,但阳虚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先天禀赋不足,体质很弱,有的是后天所致,过度节食减肥,熬夜伤身,纵欲过度,或者久病伤阳等,而且有的还出现阴阳两虚,虚不受补,补一下就上火,有的气虚阳虚,单补阳很难奏效,所以曹馆长建议我们,最好找中医,辩证施治。

  曹馆长建议我们用膏方进行调理,膏方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因、症状个性化配制,量身定做,一次性熬好,加入蜂蜜,每天两勺或者两包,很好吃也很方便,对于调理怕冷这种阳虚体质效果很好!

  而且,在曹馆长五十年的行医经验来看,膏方还是调理我们亚健康的好方法,只要阴阳平衡,人的正气就会强大,就能不生病,少生病,这是中医治病求本的体现!

  适合膏方调治的7类人群

  中老年人:适用于40岁以上、常有精力减退、体质下降、容易感冒、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酸背痛退等症状的中老年人,膏方将纯“进补”升级为“调补”,可调整脏腑功能紊乱,调节内分泌性腺轴功能,促进气血阴阳协调,增进机体抗衰老能力等。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其症状错综复杂,非单纯虚损,往往虚中有实,所以在制定膏方时除适当选用补药外,还应当配伍理气、化瘀、消食、清热、祛痰等祛邪的药物,做到虚实兼顾,标本同治,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妇科疾病患者:慢性盆腔炎、卵巢早衰、产后病、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妇科疾病,采用膏方调治,临床常见良效。由于妇科病的病理主要反应在肾、肝、脾胃和气血、冲任等方面,因此在调治上,应着重辨其属肾、属肝、属脾和在气、在血、在冲任,按标本缓急,确定治法、遣方和用药,进行辨证论治。

  胃肠道疾病患者:膏方中多含“血肉有情之品”,对此类疾病的康复效果显著。服方前需要调整好脾胃功能,以提升膏方功效。膏方进补时要注重“以胃为喜”,即必须在呵护胃的前提下,制订理、法、方、药。膏方进补时则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的治疗对策,补益与祛邪兼施,使正气得充而祛邪有力。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膏方调治时要根据患者表现症状对症下药,如患者表现为面目红赤、口渴喜饮、口唇热疮或干裂、尿黄、便秘,则不能滥用补药,反而要攻邪。对于乏力、盗汗、腰酸腿软等体质较虚者,则需辨证予以调补,以此滋补强壮,促进人体机能整体调整,控制疾病发展进程。

  体虚、亚健康人群: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辨证,多数以虚证为主,常根据各人的症状、年龄、既往病史以及气候、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精神状态等综合因素进行辨证分析,可先分清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偏向;再分析脏腑表里及相互关系,最后开出适宜的药方,能够很好的调整机体状态,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的疾病康复期: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膏方调理进一步改善身体状况。根据不同病种、不同病期、不同症状的病症进行膏方辨证调理,可调节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病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