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对夜啼的治疗方法

  中医将夜啼分为脾脏虚寒、心经积热、暴受惊恐、脾虚肝旺4种证型。

  脾脏虚寒型入夜啼哭,时哭时止,哭声低弱,将面色晄白,怕冷,四肢不温,胃口不佳,大便稀薄,肠鸣,腹部胀气,喜温熨抚摸,口唇淡白。舌淡红,苔薄白。

  心经积热型入夜而啼,哭声洪亮,见灯尤甚,烦躁不宁,面红唇赤,大便干结,小便浑浊。舌尖红,苔薄黄。

  暴受惊恐型入夜而啼,啼声较尖,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舌苔正常,指纹青。

  脾虚肝旺型入夜啼哭,哭声无力,烦躁叫扰,辗转不安,胃口不佳,肚腹膨大,面黄发稀,夜间睡时出汗,大便色清。舌质淡红,苔薄白。

  本病治疗以调整脏腑的寒热虚实,使脏器安和,血脉调匀为治疗原则。若五脏元真通畅,气血循行有度,昼夜阴阳交替有序,势必安然入睡。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