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每个人每天必做的清洁工作,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的说法。其实洗澡不只是用热水洗去污垢,它还可通过摩擦皮肤,使人体肌肤通畅、血脉流通、改善睡眠、提高皮肤的新陈代谢。但是洗澡也有讲究,如果洗澡错误的话,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一、洗澡的N个误区丢失健康
1、起床就洗澡家庭医生在线提到,早上起床洗个澡,能促进大脑兴奋,一整天精神振奋。但是,如果没吃早饭就洗,很容易引起晕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温过高,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脑供血不足、虚脱。
建议:早起洗澡最好在早饭后半小时。
2、饱餐后洗澡刚吃完饭,有大量血液在胃部聚集。这时洗澡,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使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进而对消化有影响。
建议:洗澡最好在饭后1-2个小时。
3、为干净使劲搓皮肤的屏障保护层由表面的角质层、脂质膜构成,不仅能保护机体免受损害,还能避免体内营养物质丧失。使劲搓会使这层保护膜破坏。洗澡后用手指搓皮肤,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是搓洗过度了。
建议:用柔软的海绵蘸沐浴露,轻轻擦洗,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可用搓澡巾。
4、用太多沐浴露若长时间过量使用沐浴露,其中的化学物质被身体过量吸收,与钙、铁结合,残留在皮下组织中,导致干燥、过敏性皮炎等。
建议:尽量选择没有香味、功能简单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币大小就够了。若身上不脏,用清水就好,洗后尽量用保湿乳液涂全身。
5、洗得久才干净洗澡时间久了,会觉得浑身无力,而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根据研究,剧烈运动后,洗澡5分钟,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洗10分钟,乳酸浓度会降低7~8毫克;如果洗30~60分钟,乳酸浓度就基本回到疲劳前的水平了。
建议: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洗澡15分钟,体内的乳酸浓度就能回到正常水平,不然,久而久之,会消耗体力,出现疲劳感。
6、洗完澡就睡觉睡眠常常在体温下降后来临,热水浴会使身体体温升高,推进而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
建议:如果必须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5分钟额头,让体温回到正常水平,从而能尽快入睡。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
7、热水泡澡时间长爱美网在报道中介绍,很多女生喜欢舒服地泡在热水中,舍不得离开。但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泡澡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失去油脂保护,从而产生干燥瘙痒等症状,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等情况。且长时间泡澡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
8、水温越高越好很多人都喜欢用很热的水洗澡,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但洗澡水温过高却会让你的皮肤苦不堪言。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缺血缺氧。
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9、空腹洗澡
洗澡时因水传热快而使人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饥饿时,血中葡萄糖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能量需求,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易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
建议:不要空腹洗澡,或者洗澡前至少要喝一杯饮料。
10、使用强度浴液来自台湾,蔡康永御用造型师,全方位发型、彩妆、美容护肤专家AVEN老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讲到洗澡的时候我们宜选择性质温和的沐浴用品,以避免对于肌肤的刺激,洗澡时选用的浴液一定要选择碱性小的,中性的最好。
建议:沐裕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每天必须多饮水。11、勤洗澡,更干净解放军421医院皮肤科医师徐瑞宏医师建议大家,洗澡次数不宜太多。很多人认为洗澡越勤,身体才会越干净。但若在冬天,皮肤变得越来越干燥脆弱,皮肤瘙痒容易盯上这些“勤洗澡族”。洗澡过勤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由此导致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
建议:冬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3次左右。
12、洗澡时紧关门窗很多人洗澡都喜欢紧关门窗,唯恐外面的冷空气偷偷潜入。但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这种行为极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建议:洗澡时别紧闭门窗,超过半小时一定要上前看看。否则若中毒超过半小时,会有生命危险。13、剧烈运动后洗澡剧烈运动后洗澡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
建议:劳动或劳累后,不要立即洗澡。
14、酒后马上洗澡酒后千万不要立即洗澡,这样会造成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容易引发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休克。
建议: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酒后2小时左右。15、按摩前后急着洗澡喜欢按摩前洗澡的人认为,按摩结束后可以马上休息,方便省事;按摩结束后立即冲澡的人认为,这样更安全卫生。其实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建议:按摩前后一小时,都不能洗澡。
16、使用搓澡巾洗澡时使用搓澡巾会破坏皮肤的防护层,导致轻微外伤。用力搓擦还会消耗大量体力。有皮肤破损时尽量不要洗澡,以免加重感染。
建议:搓身体时不要过多使用搓澡巾,尤其是不要使用尼龙材质的。
二、这样洗澡最养生
A、不同水温的洗澡好处
1、热水浴——消除机体疲劳
北京市沐浴行业协会会长李凯在人民网报道中提到,疲劳跟人体血液中乳酸的浓度有一定关系,洗温水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分解乳酸的速度,消除疲劳。泡澡20分钟相当于慢跑500米,因此,洗澡也有健身的功效。但温水浴水温不是越高越好,否则出汗过多易导致虚脱,应控制水温在38℃左右。
2、冷水浴——增强抗寒能力
冷水浴可提高人体抗寒能力,锻炼血管弹性,是一个“血管体操”。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一直洗热水澡,突然洗冷水澡,不仅无益反而会得病。
3、热冷水浴——保持血管弹性
冷热水浴可使血管一张一弛,热胀冷缩,保持血管弹性,这对维持血压正常,防止发生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
B、洗澡的量化指标
1、次数
冬、春、秋季天气不热,洗澡的次数可因人而异。身体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洗澡次数。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
2、水温
水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37℃,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
3、时间
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均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
4、顺序
你可能并不知道,沐浴也是有正确顺序的:先洗脸、再洗澡、后洗头。
C、不同情况下的洗澡小方法
1、手脚冰冷:洗澡后冲下冷水
39健康网介绍,温热的水能刺激血管扩张,改善血流状况,从里到外暖身活血。具体做法是在入睡前2小时用38℃—39℃(夏天用37℃—38℃)的水泡澡20—30分钟。泡澡时,水浸到肩头即可,如条件不允许,可以在洗澡后将脚放在冷水中冲一下后拿出,使扩张的血管受冷水刺激收缩,从而把热量“封闭”在体内,令升高的体温保持更长时间。
2、身体水肿:泡澡时屈伸脚踝
水肿可在39℃—40℃的水中泡15—20分钟,水浸到肩头即可,利用水压来消除水肿;还可以在洗澡时做一些脚踝屈伸活动,如转动脚腕、弯曲脚趾等,或对足底和膝盖做一些按摩,都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
3、肩颈酸痛:洗澡时耸耸肩
上网、打字时间久了容易肩颈酸痛,此时可以用40℃—41℃的水泡10—15分钟,水位要到脖子,能促进人体排出积蓄在血液里的乳酸等物质,缓解酸痛;还可以在洗澡时做一些耸肩活动,缓解肌肉紧张,如果眼睛酸胀,还可以用温热的湿毛巾敷眼睛,有缓解视疲劳的效果。
4、身体疲累:水温别太高
具体做法很简单,用39℃—40℃的水洗澡10—15分钟后,感觉体温稍有下降时再上床睡觉,会使人很快进入深度睡眠。需要注意的是,水温不能过高,否则会令心跳加速,反而导致身体更加疲劳。
5、心情郁闷:给水加点香味
洗澡可以放松身体,心情也会随之变好。具体做法是将味道清新的浴液倒入水中,水温控制在39℃—40℃,浸泡全身或冲洗15—20分钟,有放松身心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在大吃一通之后进行,饭后半小时内洗澡会令血液难以集中到胃肠,影响消化。
三、洗澡小贴士
洗澡前先喝水一心堂在报道中讲到,洗澡前,首先要做的不是先脱衣服,而是要先喝水!洗澡前喝水,比用什么护肤品都好,皮下毛细血管血流通畅,才能完全清洁皮肤。还有很多老人澡后头晕,是因为热水导致全身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身体调节不好,就会突然低血压,继而身体调节心率加快,如果血压上不来,就晕倒了。为了防止中风,洗澡前一定要喝水,尤其是冬季。
冬天洗澡先用热水冲脚温热的水从头而至,会让人体调节系统“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等种种不适也会随之找上门来,甚至昏厥。建议冬天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佳沐浴时间最佳的沐浴时间一般在下午3点到晚上9点之间,更有利于肌肤的放松和调整。
使用磨砂产品使用磨砂沐浴产品可以帮助去除皮肤上的死皮,不过力气不要太大,此类产品也不宜每日使用,每周2~3次足矣。沐浴后保养沐浴后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沐浴乳可以帮助锁定身体的水分,令肌肤更加有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