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乐毅伐齐使齐国至此走向衰弱的边缘 乐毅伐齐连克齐国72城,为何却没有攻下最后两座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也加入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乐毅伐齐使得齐国国力大受损失,再也不可单独抗衡秦国。齐国至此走向衰弱的边缘。

齐国长期以来,是东方六国当中的重要强国之一。从齐威王统治时期到齐湣王统治前期,齐国一直保持着东方第一强国的地位;同时,这一时期,齐国还曾一度与秦国两强并峙长达70余年。成为东方六国当中,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唯一超级大国。

经过齐威王时期著名的“邹忌变法”,使齐国从战国初期的中流国家,逐步发展成为能与战国初期独霸中原的魏国争霸的强国。齐魏两强为争夺中原地区的霸权,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政治与军事较量。齐国趁魏军将领庞涓向赵国首都邯郸进攻时,于公元前353年由孙膑成功指挥了著名的“桂陵之战”,孙膑善用兵法;等待魏军与赵军之间正处于胶着,略有利于魏军时,迅速进攻桂陵;以成功“围魏救赵”。桂陵之战之后,魏国迅速恢复了国力;并于公元前342年,进行了“逢泽之会”。虽然,“逢泽之会”标志着魏国中原霸业达到了顶峰,但是,“逢泽之会”也预示着魏国霸业的“由盛而衰”。韩国未能派代表到场参与盟会,使魏惠王为此觉得韩国“目中无人”,需要适时地警告和威慑它。

公元前341年,魏国出兵韩国,韩军五战皆败,退守都城新郑;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军再度启用军师孙膑,趁魏国都城大梁防御力量空虚之机,率领齐国军队直趋大梁。使魏军眼看攻韩胜利在即时,不得已退兵救梁。孙膑成功利用魏将庞涓的心理弱点,采取“减灶攻心”之策,制造假象;将魏军引向道窄,谷深的马陵进行决战。歼灭魏军10万余人,俘获魏国太子,逼庞涓自刎;取得马陵之战的最终胜利,又一次完成了对韩国的救援计划;使魏国的中原霸业从此被终结。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和越王无疆等在徐州“相王”,标志着魏国的中原霸业已经再也难以恢复。齐威王正式称王,使齐国的地位得到了空前地提升。齐威王统治后期,统治上层出现叛乱。国相邹忌与上将军田忌出现政争,公元前322年田忌因中反间计,而对齐国国都临淄发动进攻;企图推翻邹忌,而主持朝政;然而,最终以战败而收场,被迫逃亡楚国。公元前320年齐宣王即位后,田忌才得以返回齐国,继续担任上将军职务。

齐宣王时期,由于齐国错误的外交政策,促使齐楚两国的联盟关系因齐宣王的不冷静态度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成功被秦相张仪成功施计拆散。同时,也趁燕国的子之之乱,而趁火打劫,几乎灭掉了燕国;导致燕齐两国之间深厚的仇恨与矛盾。一切为之后燕齐矛盾的发酵提供了铺垫。

公元前314年,燕国国相子之与燕国太子平为争夺王权,而进行了长达近6年多的内乱。子之之乱,是由燕王姬哙在苏代和鹿毛寿的鼓动下,废太子姬平;禅让王位于子之;而造成的一场王族与权臣关于权利归属的争夺内乱。齐宣王趁机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为旗号,进行了趁火打劫似的作战。燕国百姓此时也对子之的篡位表示不满,因此,在齐军攻入燕国后,未作较大规模的抵抗;反而,夹道欢迎齐国军队。齐军迅速攻占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姬哙自缢而死。另外,俘获国相子之;将其押解于齐国,处以醢刑。齐军对燕国进行了“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破坏。同时,中山国也趁势对燕进攻,攻占燕国城池30余座;使燕国几乎亡国。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其子田地即位,即齐湣王。此时,齐湣王统治前期的齐国国势强劲。公元前297年,齐国连同韩魏两国,共同伐楚。取得了重丘之战的胜利,杀楚将唐眛。同时,向西取得了观津之战的胜利,击败了赵魏联军;又于公元前296年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一度攻占函谷关。

公元前296年,齐国又帮助赵国合力攻打中山国;最终,灭掉了这个由北狄建立的诸侯国。公元前286年,齐国攻灭宋国;使齐国通过连年征战而使齐国扩张了领土达到1000余里;齐湣王与秦昭襄王共尊帝号,齐为“东帝”,秦为“西帝”。齐灭宋之战,标志着齐国的兴盛的顶峰。齐国因灭宋而使齐国与秦、赵之间的矛盾加剧,同时,还对韩、魏、楚三国构成了严重的战略威胁。因此,齐与各国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极为尖锐的阶段。

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利用齐国与各诸侯国交恶的形势,同时,齐湣王对内采取严苛的兵役和徭役,使百姓难以忍受其的“暴政”,对外,则连年征战,妄自尊大。使乐毅积极进行外交斡旋,认为攻打齐国的时机已到,遂与各国结成攻齐联盟。乐毅统率燕、秦、楚、韩、赵、魏等国联军进军齐国。齐湣王闻讯,遂率领军队主力在济西地区构筑防线;以面对联军的进攻。联军向齐军发动猛攻,在联军强大的攻势下,齐湣王被迫率领残余兵力逃至都城临淄。

济西之战齐军惨败后,乐毅遂遣还其他五国军队。燕国军队在乐毅的指挥下,继续对齐发动攻势;乘胜追击齐国军队,连克齐国72座城池。齐湣王被迫撤至即墨城,然而,却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齐国此时形同覆灭,仅存莒和即墨两城。

乐毅伐齐连破72座城,仅仅只剩下即墨、莒两城。乐毅为什么攻不下最后两座城池?

首先,作为联军统帅的乐毅,他没有采用传统打法,而是运用“闪电战”。这种战术让燕国迅速占据七十多座城池,但任何事有利有弊,它也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守城问题,得到城池后需要戍守和安抚百姓,就算给每座城派的人不多,总共下来也不是小数目,这对燕国来说不那么简单。

二是后勤问题,攻下的城池越多,战线的纵深就越长,从燕国到齐国的后勤补给就更吃力,对于经济孱弱的燕国来说,显然经受不起。

其次,齐国从姜子牙开始就重视经济,何况地处东夷,很少发生战事,人口一直处于诸侯国前列。五国伐齐虽然是“闪电战”,但是战争并非突然,齐国也做了一些准备,转移不少财产。更关键的是,齐国有五座都城,即墨和莒城便是其中两个,它有大量的常住人口和充足的战备物质。要不然,田单也不可能短时间集中一千头牛,战国中期,耕牛虽然不再是稀缺的生产力,但也没到普及的地步,由此可见齐国根基之雄厚。

再次,燕、秦、赵、韩、魏五国联手伐齐,但并不表示他们铁板一块。战国时代,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齐国固然强大,不联手压制不行,如果燕国吞灭齐国,齐国虽然没了,但是会出现一个比齐国更强大的燕国,这不是其他诸国愿意看到的。对于诸国来说,齐国和燕国双双存在,而且都变成弱国才是最理想的结果。所以,如果乐毅真能灭掉齐国,诸国也会在关键时刻出手阻止。

最后,乐毅在燕国的地位发生剧变,燕昭王时期颇受信任,担任五国联军的统帅,全权负责攻占齐国的事宜,但是到了燕惠王时期,拥兵在外受到猜忌。乐毅很矛盾,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继续打下去,就算灭了齐国,自己也极有可能因为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终。而且,戍守即墨和莒两座城池的将领并非庸庸之辈,而是战国名将田单。在这种情况下,乐毅打不下齐国也容易理解,数年后,乐毅的遭遇验证了这一点。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