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侃三国》之:漫话关公战长沙
灿烂海滩
每当及所属徜徉长沙市及所属县区,您都能看到很多和三国有关的遗址,听到很多相关的三国故事。这时候大家都会想起那个著名的“关公战长沙”。这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几百年,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及诸如《善化县志》之类地方志中都有介绍,想必长沙人更是耳熟能详了。
围绕着“关公战长沙”这个故事和相关的名胜遗址,我们不妨沿着时光的隧道回到过去,来探索、搜寻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点点滴滴。
一. 历史真相的回顾
翻开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和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其它一些相关历史典籍,再来看看“关公战长沙”这个故事,一定会大吃一惊,没准还会惊呼一声:历史上怎么没有呀?我们又上当了!是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关公战长沙”这一出。而且历史上的刘备取四郡也没有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写的那么复杂。现在让我们根据这些历史典籍的记载对这个所谓的“关公战长沙”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吧。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打败。刘备、孙权的势力都积极向荆州地区扩张。在这场较量中,刘备取得了明显的胜利。他首先推举已故荆州牧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利用刘家在荆州的影响力取得荆州大部分地区官吏、豪强地主、百姓的支持;同时,刘备亲自率军南征武陵、桂阳、零陵和长沙四郡,配合武力威胁。在刘备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面前,以上四郡先后投降。为团结这些刘家旧部,除桂阳太守换成了赵云以外,包括长沙太守韩玄在内的三郡太守均是官居原职(也就是说,韩玄并未被杀,他活的好好的),并未做出什么调整。此时的黄忠,尽管身处长沙郡,但并未和韩玄在一起,而是同刘表的另外一个儿子刘磐镇守攸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攸县)。听到太守韩玄投降的消息,也随之归顺(即史书上说的“委质”)刘备,是属于主动投降的,期间找不到“战长沙”的蛛丝马迹,多半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事;而关羽的行踪,史书中没有交代,有没有来过长沙尚未可知,看来这个“关公战长沙”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子虚乌有的。而且,如果关羽和黄忠果真在长沙大战过一番,而且是惺惺相惜的话,那后来关羽就不会因为不愿和黄忠同列而称他为“老兵”了。倒是另外一个名人---诸葛亮肯定来过。刘备在平定四郡后,任命诸葛亮担任为军事中郎将,他督桂阳、零陵和长沙三郡,征收赋税,供军政费用。
通过以上历史事件的解读,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刘备(或许这里也有诸葛亮的一份功劳)的审时度势和雄才大略。至于黄忠,在这里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配角,而关羽有没有到过长沙还是个未知数呢。由此观之,那些后来的名胜遗址着实有点莫名其妙了。
二. 早期创造的痕迹
“关公战长沙”的这个故事上面已经证明是虚构的。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出现的呢?故事的雏形大概历史也比较久远了。元杂剧《走凤雏庞掠四郡》和讲史话本《三国志评话》中已经有了“关公战黄忠”的内容。这里选取《三国志评话》来做一个介绍:
太守金族引军出马,与孔明对阵。金族使一将出马。军师大惊。统曰:“此鄂郡人也,姓黄名忠,字汉升。”军师使魏延相杀。二日不分胜败。使张飞对阵,与黄忠斗到十合,又不分胜败。黄忠言曰:“吾只识云长,岂识张飞!”魏延前后十日不能收金陵郡。军师言曰:“黄忠乃将材也。皇叔不能降这汉?”使一人入荆州,令关将引五千军从荆州来。众官接入寨。无三日,关将与黄忠斗中,不见输赢。军师问庞统,言曰:“前者说四郡时,庞统言曰,曾与黄忠道话。黄忠言:‘吾乃江南一贼,金族与我恩厚。若金族在,当杀身而报;倘若金族死,然后择其主而佐。’”诸葛言:“得黄忠也。”无三日,武侯与黄忠对阵。武侯诈败。金族赶落阵,行数里,复把金族拦住。武侯四马车,车内坐军师,倒身,弩箭皆出,射杀金族。军师班军入寨。无三日,黄忠来报仇。庞统说黄忠,不肯纳降。黄忠言曰:“我有一病,您误然杀我主公,我须报仇,岂有纳降者!”与张飞交马,斗到百合,不分胜败。又使魏延出马,二将合并黄忠。忠威武转加。军师言曰:“老贼忒逞不睹事,当斩黄忠!”四骑马交战,见一道血起,一将落马。
却说黄忠马失,轮刀步战三将。关公言曰:“此乃大丈夫也,世上皆无!”军师高叫:“三将停马!”武侯美言说黄忠,降了汉。黄忠把金族埋殡了毕。军师班军入荆州见皇叔。皇叔看三将:为首者是庞统,皇叔言:“贤人也。”又看魏延,“贤德也。”言:“不若吾弟关公。”又看第三将是黄忠老将。
应该说这个故事还是比较有创意的。原因何在呢?无论是诸葛亮、庞统,还是关羽、张飞、黄忠、魏延,虽然在其它时期发挥的作用显著,但在历史上刘备南征四郡的过程中却是毫无闪光可言,这引起了后世艺人和剧作家们的不满和关注。他们认为这对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的塑造留下了太多的空白,所以就利用这些空白之处进行创造,从而形成了《走凤雏庞掠四郡》和《三国志评话》中的“关公战长沙”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但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也为之后的《三国演义》的创造提供了一种思路。这些艺人和剧作家对于《三国演义》这部伟大文学作品的贡献实在是功不可莫。
不过,这些创造还是相当的粗糙的,其中有一些明显的漏洞和缺陷。首先是把黄忠的上司搞错了,原本是韩玄,这里却变成了金族;其次,地点也错误的成了金陵而非长沙;为了突出黄忠,不惜让关羽、张飞、魏延都做了陪衬,这也是有问题的。虽说“红花还要绿叶扶”,但是把关羽、张飞、魏延这些名声显赫的“大红花”都变成了“绿叶”,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因此,这种的早期创造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三. 罗贯中的成就和失误
要不怎么说罗贯中是一代文学巨匠呢。这一段粗糙的早期创造故事到了他的手上,马上就变了一副模样。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皆大欢喜:黄忠回到了他应该回到的地方---长沙,关羽也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义释黄忠。英雄相见,惺惺相惜,旗鼓相当。一个不斩,一个不射,实在令人羡慕;既突出了关羽,又照顾了黄忠,实在是相得益彰,两全其美。
不过,罗贯中还是犯了两个小错误,让后世的读者和评论家们诟病不已。一是关羽和黄忠的关系。既然在“关公战长沙”中两人如此的惜英雄重英雄,后来的关羽又怎么可能骂黄忠是“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呢?其二就是魏延的反骨了。虽然说这是罗贯中有意而为,但是实在有点荒诞。
看看,文学巨匠也会出错,有意无意之间露出了一点毛病。不过这也难怪。人无完人嘛!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读者、评论家说长道短、著书立说来进行批评呢?这也算是罗贯中给后人的一点“贡献”吧!
四. 浪漫而实用的再创作
如果说历史学家们、评论家们要做的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分析,那么民间艺人们则是根据文学作品中的盲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作。《三国演义》成书之后,民间艺人们觉得还是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要求,于是衍生出一种完全按照自己意愿的再创作的思路,因此后来又出现了很多关于“关公战长沙”的故事。他们不会去理会那些条条框框,怎么讲能够吸引听众那就怎么创作吧!所以到后来的“关公战长沙”的故事越来越浪漫,越来越动听,并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一些相关的名胜遗迹也逐渐出现,这也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心目中的英雄的一种怀念和热爱;当地的官吏和士绅也非常乐意出现这样的传说和遗迹,这毕竟对提高长沙的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场有好处嘛!于是在《善化县志》及一些地方志中便有意把这些民间传说加以吸收,变成了一种官方记载,于是乎长沙及其所属县区也就出现了那么多的关于“关公战长沙”的浪漫民间传说,为后世广为流传;那些相关的名胜遗迹也变的引人注目,成为人们凭吊关羽、黄忠这些三国英雄们的驻足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