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李时珍在从医之前也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只不过他不是弃医从文,恰恰相反,他是弃文从医。
李时珍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医学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写出了一本著名的医书??《本草纲目》,这本书给后来的从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被外国人称为是“东方药学巨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其实李时珍一开始并没把从医当成自己的理想。李时珍的父亲与爷爷都是相当不错的医生,他们都希望自己家里出一个读书人,希望有一个人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不再行医。可是这个希望一再地落空,最后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李时珍身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李时珍只考中秀才,之后每次都以落榜告终。
据记载,李时珍考中秀才后还参加过三次乡试。第一次参加乡试是在他17岁那年,地点在武昌。因为患有眼病,加之紧张,可能复习也不到位,三场考试过后,最终他名落孙山。
落榜后的李时珍读书更加刻苦,不久他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吴氏为妻,妻子并未反对他考取功名,还经常鼓励他。公元1537年李时珍第二次参加了在武昌举行的乡试,这一次,他再次榜上无名。
要不要再考呢?这时的李时珍有些犹豫,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然而父亲李言闻却极力主张并支持儿子继续考下去。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李时珍决定再考一次。这时的李时珍不但体弱多病,而且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幸好妻子吴氏悉心照顾,才帮他慢慢地缓解了压力。
3年后的秋天,他第三次来到武昌参加乡试,再次失败。从此,李时珍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兴趣,甚至对此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也是从这时候起,他暗下决心,不再参加乡试,跟随父亲学医。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便是成功人士也不例外。当自己在人生遭遇了重大创伤的时候,需要的是勇敢地去面对,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