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miles_yang
▲88炮的装填与发射透视图
二战德军坦克中,虎式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虎式除了机动性不太好外,其它方面堪称完美——厚重的装甲使许多盟军坦克和火炮徒呼奈何,更可怕的是那一门势大力沉的88mm口径主炮,可以秒杀多数盟军坦克,就连t-34和is也要畏惧三分,从而成为盟军装甲部队的噩梦。而这样一种在陆战中大显神威的经典火炮,却是源自用来“打飞机”的高射炮。
▲打气球的“自行火炮”
在今天人们的印象中,高射炮当然就是打飞机的,但实际上在飞机还没有真正用于军事之前,高射炮就已经出现了。飞机都没有,那高射炮是用来打什么的呢?答案是用来“打气球”的。气球的出现比飞机要早很多,它虽然不能直接作战,但“升得高看得远”,用来侦察再好不过了。这时候,对方就得想办法打掉这个“高空侦察兵”,这就诞生了最早的“反气球炮”(bak,ballonabwehrkanone)。而德国则是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早在1906年,莱茵金属公司就出品过30倍口径的50mm气球炮,而且竟然还是个“自行火炮”——被安装在一辆埃哈特轻型汽车上,克虏伯公司则推出了另一种65mm反气球炮。不过直到一战前夕,德国军方对这种炮都没啥兴趣,理由是未来战争不大可能用得上,最后德国陆军总共才装备了18门77mm反气球炮。
▲克虏伯在1917年出品的88mm高炮
一战是飞机开始投入战争,很自然的,打飞机的任务就得由当初的反气球炮——现在得叫高射炮来承担了。但气球是个不怎么移动的目标,而飞机则要快速灵活得多,德军在实战中发现,要靠这种“移植”过来的高射炮打下一架飞机实在太难了,于是军方提出了研制新高射炮的要求。很快,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都各自推出了88mm、75mm、77mm、105mm等口径的高射炮,实战当中88mm口径的高炮表现出色,一战末期德国在鲁尔和莱茵工业区的每个工厂都布置了一个88mm高炮连以防英国空军的袭击,而其它口径的高射炮则被证明是不成功的,88mm也就此成为高射炮中的“德国口径”。
▲flak18的“轮子”其实并非是炮的一部分,那只是88炮的“挂车”,实战时需要将挂车解脱,展开侧梁,然后“坐”在地上
一战结束后,严苛的《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发展各种“大杀器”,高射炮也在其中,德国所存的各种口径高炮也多被封存或被掳走,仅被允许装备少量已经被证明“不好使”的75mm和77mm高炮,甚至连每门炮配用炮弹的数量和高低机的角度都被做了很大的限制,真可谓是机关算尽。不过战胜国在战后也是各怀心思,对德国的限制慢慢有了一些松动,而心有不甘的德国也暗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研发新型武器。克虏伯公司在“遵守条约”的表象下,将技术人员送往其它国家的军工企业(例如瑞典博福斯)“继续战斗”,成功地规避了条约的限制。1931年10月,flak18(flugabwehr-kanone—flak意为防空炮)型88mm高炮在克虏伯问世,这种看上去很不起眼的火炮设计先进,并不需要过于特殊的设备,在汽车或拖拉机厂就能生产,非常符合随时能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不过其中的“18”编号是为蒙骗协约国,使之听上去像是一战时期的老旧装备。
▲两种身管在外形上的对比,下为flak36
flak18配有半自动半弹机,射速为15发/分,战斗全重接近5吨,身管为56倍口径,全长4.93米,由内管、罩管和炮尾组成,可以看作是一个“两段式”的身管。由于该炮的初速可达820-840m/s,内膛的烧蚀磨损比较严重,身管寿命也只有900发。如果寿命折尽,整根身管都要被更换,非常不划算,因此后续的flak36/37就被设计为“三段式”,寿命到头时只需更换最里面那一层就行了,身管寿命也提高到了10000发。每门flak18有12名成员,包括车长、炮长、驾驶员2名、俯仰操作手2名、装填手和引信装定手2名、运送弹药人员4名,以营为单位集中行动。
▲无论在法国还是北非,隆美尔都善于使用88炮打击对手
1940年5月,隆美尔指挥的第7坦克师从比利时向法国的敦克尔克挺进,中途遭遇到了英军一批重型坦克的反击,德军的37mm反坦克炮毫无办法。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德军高炮连将88毫米防空炮放平向英军开火。英军的9辆坦克被瞬间击毁,不得不撤退。这次战斗中88毫米防空炮的威力给隆美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他在北非战场上也经常使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英军坦克引入88炮的伏击圈后再逐个“点杀”,屡次让英国人吃了大亏。在萨拉姆战役中,英军240辆坦克发动进攻,结果几乎损失了一半,其中多数被88炮击毁。88炮的这种反坦克“天赋”也成为德军战术的一部分,在1939年出版的《德军士兵手册》里就明确地写道:“88毫米高炮要作为突击分队伴随反坦克炮前进。”在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中,仅1个88毫米炮兵连就发射了180000多发炮弹进行火力支援,发挥了巨大作用,曼施泰因对此评价道:“flak是打碉堡的高手。”
▲博物馆中的flak36,可以清晰地看到方形撑盘,身管左侧那个“细长杆”是装弹机,由于它会妨碍左侧士兵人工装弹,所以很多88炮拆掉了这个装置
▲88炮的高低机透视图
但是要说flak18就是“88炮”实际上还是不确切的——“88炮”其实是一个“炮族”,除了flak18外,还有flak36/37/41和88mm坦克炮等。从外观上区分flak18和flak36/37主要看炮身和大架,flak18的身管为两段式,十字形大架纵梁较粗,千斤顶撑盘为圆形,中央基座为六边形;flak36/37身管为三段式,大架较细,撑盘为方形,基座为四边形。flak36型和37型的区别主要在于瞄准具,36型的瞄准具以野战为主,主要是对坦克的直接瞄准射击和对炮兵阵地的间接瞄准射击;而37型的瞄准具则以对空射击为主。以上三种88炮大约生产了20700多门,是二战德军的主力牵引高炮。
flak18虽然把“打坦克”这个活干得不错,但毕竟属于“临时兼职”,它的高射炮外形过于高大,不利于隐蔽。于是德军在1940年下令研制一种高平两用炮,这就是后来的flak41,它的身管加长到了71倍口径,初速更高(可达1000m/s),射高最大可达15000m。发射反坦克穿甲弹的初速可达1125 m/s,完全可以击毁当时盟军的任意一种坦克,射速也提高到22-25发/分。flak41的外形更为低矮,防盾形状也有明显不同,炮身上还一块与之固定在一起,可以随动的小防盾,这显然是为了平射而准备的。另外,从反后座装置的外观上也能区分出flak41与之前的型号——虽然它们都是上下布置,但flak41上下长度基本一致,而前三种则是下面的驻退机明显要长出一截。不过,提高了威力的代价是丧失了一定的机动性——flak41的重量接近8吨,而前三种型号约为5吨左右。这一型号产量较少,大约只生产了556门。
▲flak18反坦克型的特征——限制了仰角的防盾和很短的侧梁
作为高射炮的“88炮”大约每5000发才能击落一架敌机,并不比其它高炮出色,而 “88炮”真正发威是在陆地战场上,尤其是虎式坦克上的88mm主炮,但这种主炮并不是直接把88mm高炮的身管塞进坦克就行了,它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flak18参加西班牙内战期间,由于没有什么真正的防空任务,这种口径挺大的高炮经常会被用来平射打地面目标,对付当时对手装备的苏制t-26坦克尤其有效。之后德国军方下决心开发flak18高炮的这种潜能,1938年,戴姆勒-奔驰公司研制了自行和牵引两种flak18型反碉堡-反坦克炮,均被德军采购。牵引型在外观上看只是有了一个较复杂的防盾,十字大架的侧梁被截短,但实质上已经是一种专职的反坦克炮,因为其俯仰角范围被限制在-3度~15度,只能打坦克,不能“打灰机”了。但flak18型反碉堡-反坦克炮仍然只算是一种临时设计,产量也少。
▲pak 43有着低矮的外形和一个倾角很大的防盾,已经不像高射炮了
▲88炮的方向机透视图
根据苏德战场上的经验,1942年6月,希特勒下令研制能在一公里内击穿30度倾角160毫米厚装甲的火炮(元首亲自定这么具体的指标,也是醉了……),目的是为了对付东线kv系列的“厚皮”苏联坦克,最终克虏伯公司71倍口径88mm炮的方案被采用,定型为pak 43反坦克炮。这种火炮除了也有一个倾角更大的防盾外,最大的外形特征是有了一个炮口制退器,整体外观上也显得更为低矮。该炮的长度达到了6.6米,炮架仍然为十字形大架,可360度环射(这一点类似于后来的苏联d-30榴弹炮),火力机动性不错。但总重量达到6吨,非常笨重,十字大架又必须“坐”在地上,战斗转换很麻烦,如果没有牵引车很难人力移动。所以pak 43被德军遗弃了很多,而盟军则在缴获之后用来对付德军坦克,或者干脆拿来当火力支援用。
▲轻了两吨的pak43/41仍然很笨重,用人推那叫一个费劲
又大又重的pak43在实战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德军开始考虑当初与克虏伯竞争的莱茵金属方案,这种方案为传统布局,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火炮的样子——两个轮子架上一个炮管,后而是叉开的大架,所以与pak43很好区分。这种方案最终被定型于pak43/41,其中的41表示使用了41型100mm加农炮的下架大架部分,而身管部分则与pak 43一样,也是71倍口径的88mm炮,炮口制退器也差不多。由于下盘部分变回传统式,所以要比pak 43轻,但也达到了4吨的量级,机动性仍然没有好到哪里去,因此多被当作固定火力点使用。不过以上两种炮威力够大,精度也不错,击毁盟军的各式坦克没商量,甚至连苏联is坦克的装甲也抵挡不住。曾有一辆t-34在四百米的距离上被pak43击中,发动机被轰出5米开外,而炮塔也被掀掉了。反坦克“88”炮因其强大的威力也成为盟军坦克部队的梦魇,如果不是因为机动性不佳而容易被空中力量摧毁,其战果还会更大。
▲博物馆中的kwk36,即便被拆下来放在一边,粗粗的身管也显得威力十足
克虏伯公司有了研发这一系列88炮的丰富经验后,在虎式坦克选型期间也推出了在flak36高炮基础上研制的56倍口径88mm坦克炮。由于此方案沿用了德军之前的反坦克火炮口径,威力也够用,因此在1942年被确定为虎式的主炮。其初速达到了773m/s,配用的炮弹也做了进一步改进,使穿甲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一公里距离上能击穿倾斜30度的138mm装甲,最终的型号为kwk36型。它的精度也不错,在1000米距离上基本能首发命中,实际上即使命中不了也无所谓,因为虎式的装甲基本对盟军坦克免疫,根本不用害怕对方的反击,打偏了还可以从容不迫地“再来一发”——有了这两样法宝,虎式在战场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二战德军所用的各种口径的反坦克弹药,可以想象一下88炮的威力
▲装备着kwk43的虎王坦克(法国索缪尔战车博物馆)
在武器上欲求不满的希特勒并未就此满足,他还希望能拥有更加有威力的坦克,德国军工部门自然要满足他的这种近乎变态的执着,这就是1944年12月诞生的“升级版虎式”——虎王坦克,虎王上所装备的,仍然是由克虏伯公司设计的71倍口径88mm炮,也就是kwk43型坦克炮(原本希特勒希望虎王能使用flak41的身管)。这款火炮的初速超过了1000m/s,在一公里的距离上可击穿倾斜30度的165mm厚装甲,如果使用钨芯穿甲弹,则可以达到近200mm的穿深,这在当时是十分惊人的。但此时的纳粹德国已经是日薄西山,威力强大的坦克炮也不可能挽救其败亡的命运。虎王坦克经常因为机械故障而趴窝,再加上盟军强大的空中打击,皮糙肉厚的虎王经常被飞机击毁或被遗弃,它的驮载的kwk43也就成了“88炮”家族的绝唱。
▲二战德国空军(上)和陆军(下)的“防空勋章”
“88炮”也曾短暂出现在抗战中——中国曾经于1937年向德国订购了20门88mm高射炮(很可能是plak18)和相应的观测与通讯器材,在江阴要塞与武汉要塞等地总计部署4处共16门。这16门火炮在南京保卫战期间曾经与日本军舰交火,但因为是固定式高炮,因此在撤退时被自行破坏了。
在二战中,拿高炮打坦克的不止德国一家,苏联也常用100mm高炮来反坦克,但以一种口径的高炮为基础,发展出了一系列各种类型的火炮,把“本职”和“兼职”都干得很出色的,大概只有德国“88炮”家族了,这样的例子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真正体现了“德国制造”的强大和创造力。二战结束后,88炮并没有象mg42机枪一样“存活”下来,而是成了“文物”。这是因为战后两德分属美苏阵营,口径系列也要纳入美苏各自的体系,88mm这种“中间口径”自然被淘汰了。另外,战后的反坦克任务主要由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和空中打击来完成,而中高空的防空任务也变成以导弹为主,而低空的防御则是小口径高炮的天下,因此大口径高炮渐无用武之地,从战术上也没有“88炮”的生存空间。但不管怎样,作为二战中的经典“多面手”武器,“88炮”的传奇将永远流传下去。